English

走近本色黄昆

2002-02-0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黄昆

近日,王选、黄昆两位院士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引发“印刷革命”的王选相比,83岁的黄昆似乎不太为公众所知。

他的著作在国外被研究者像《圣经》一样放在书桌上;他所研究的拉曼光谱学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科学家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少数几个学科领域之一”。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位老科学家,搞半导体的,北大叫他改行教别的,他不会,科学院半导体所请他作学术报告,反映很好。他说这是业余研究的。这种用非所学的人是大量的,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不然对国家是最大的浪费。他是学部委员、全国知名的人,就这么个遭遇。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北大不用他,可以调到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配后勤人员。”

1977年,在小平同志的亲自关心下,阔别科研一线已经26年的黄昆来到中科院半导体所担任所长,开始了科研的第二个春天。

黄昆的“黄漫射”、“黄理论”、“黄方程”等理论发现,奠定了他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在半个世纪以后,“黄漫射”的相关论文仍每年平均被科学家应用6至7次。而更让人深感惊讶的是,他和玻恩教授合著的《晶格动力学》一书,就连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得不伸出了大拇指,他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说:“书稿内容现在已经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论,我能懂得年轻的黄昆以我们两人的名义所写的东西,就很高兴了。”这本书成了几代科学家的入门指导书和必备参考书。

“我文献看得很少,因为那样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黄昆的治学方法果真与众不同,“自己创造东西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对我来说,后者要困难得多。学别人的东西很难,而自己一旦抓住线索,知道怎么做,工作就会进展很顺利。”

1月17日下午4时,记者赶往黄昆先生的家。青砖房显得颇为陈旧古老,墙上还隐约可见特殊年代留下的大字标语。进门后才发现,这所没有过道的小三室房子,是这么的狭窄,几个屋子里堆满了书,显得非常拥挤,大门口放着一个古旧的木箱,木箱上方是1989年黄昆先生70华诞时,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赠送的一幅字:“壮志不已,耕耘不辍。”

屋里的家具,可以看出,都已经伴随主人多年,略显陈旧。两张沙发、一台电视、一部收音机,这就是书房兼主卧的客厅,沙发后的墙面上,是一幅悬挂多年的松竹菊三友图。

一张全家福挂在门口左侧的墙上。电视台的朋友对着两位老人从不同角度拍摄。两位老人则“摆”出一副读报纸的姿态。

“我在等你们什么时候走。”我们刚开口想跟老太太聊几句,谁知黄昆夫人李爱扶竟毫不留情面。

“黄先生得这个奖,您不高兴吗?”

“高兴,当然高兴。但是你们要尊重我的隐私权。私人生活不应该报道。”

“李先生平常也是这样吗?”从黄昆先生家里出来,我们小心翼翼地问。

“不是,她平常比黄昆先生更要好说话。”黄昆的学生夏建白院士说。

(《北京日报》2002.2.4李斌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