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宋健的求学路

2002-04-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前苏联留学的宋健

1944年初秋的一天,一个魁梧的汉子背着行李卷,领着一个矮小的男孩,在胶东贫瘠的土地上走着。

“唉!我说你跟俺在家学个木匠,这一辈子不就有靠了,你偏要去上学!”汉子边走边嘟噜着:“这学校哪是咱穷人家孩子上的?”

“爹,您放心,这是八路军办的学校,不要钱。”小男孩个子虽小,看上去却十分精明,很有主见。

这父子二人,父亲宋增金是山东省荣成县宋家村的木匠。男孩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控制论专家、两院院士宋健。

宋健贫困的家乡几乎户户是白丁。宋健小时候,正碰上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得有位张绍江老师,在这穷村办起了小学,教几十个幼童读书识字,从此,宋健被引进了知识的大门。就像走进神话中的圣殿,他从书中看到美妙的世界和光明的前景。从此,他认定了:我要上学!

1945年,八路军办的“文(登)荣(成)威(海)联合中学”被解散,宋健初中一年级还没念完,就被分配到八路军东海军分区当了一名小八路。

1946年春天,14岁的小八路宋健,遇上了一位可敬的首长——威海市市长兼卫戍区司令员于洲。于洲是山东省著名的教育家,抗战爆发后,他成为胶东地区抗战领导人之一。

宋健给于洲当勤务员时,常常看书着迷。这位首长很喜欢他的勤奋好学,教他写日记,并亲自批改,纠正用词。从那时起,这个在农村长大的穷孩子,养成了爱读书、记日记的良好习惯。他读完了当时威海市图书馆的全部藏书。

1948年秋天,山东省博山市解放,宋健有幸被分配到华东工矿部工业干部学校学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大多是新四军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课程设置非常正规而又全面。宋健写道:“第一堂课便激起我无尽的兴致。读似饥餐渴饮,听嫌课节太短,课后余音袅袅,如醉如痴,不能自已。”

毕业时,因为学习成绩拔尖,社会工作和各方面的能力很强,宋健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在读完大学一年级之后,宋健顺利地通过了留苏考试。

在留苏期间,宋健不仅在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炮兵系就读,又在莫斯科大学夜校攻读数学力学系。他昼夜分读两所大学,贪恋着每一门课程。每天,他都要深夜才能学完归来。坐在地铁列车上,他还在读书和做作业,有时坐过了站,往返回旋……

(《北京青年报》2002.4.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