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换心人”杨玉民

2002-05-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杨玉民夫妇和他们的女儿

到今年4月26日,杨玉民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满十年。对他来说,每年的“换心日”胜过生日。

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杨玉民出生于哈尔滨市东风镇。20世纪80年代初,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办了宰猪作坊,收入颇丰。身强力壮的杨玉民33岁前从不知什么叫劳累,身体没出过什么毛病。

1991年秋天,杨玉民连续五六天发烧,但他没有吃药、打针,照常杀猪卖肉,后来发高烧导致了心肌炎。由于没有得到彻底医治,转为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伴有心力衰竭,病情严重时他的心脏比正常心脏大3倍,胸腔几乎没有跳动的空间。

医治扩张性心肌病,当时在国外也只有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而手术最为成功的美国,其存活率也不过50%。哈尔滨医大二院对心脏移植术已探索研究了10年,可还没有实际施行过一例。杨玉民问医生:成功的希望有多大?医生客观地回答他:只有40%。

杨玉民决定豁出去拼一次,毕竟还有40%生的希望。即使失败了,也可为医学界留下一笔财富。

1992年4月26日,经过对供体心脏缜密的保护以及各方面的周密协作,哈尔滨医大二院为杨玉民进行了4个小时的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在他度过第215天时,就已成为当时全国换心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对生命始终充满信心

医学上认为,移植别人心脏的人永远是个病人,自身细胞的识别能力会不断地排斥别人身上的东西,风险随时都会出现。杨玉民的10年历程,就是与病魔不断进行抗争的历程。气短、胸闷、心律加快等等现象时有发生,长期服用和注射大量的抗排斥药物使他出现了合并症,如记忆力减退、肝肾功能受损等。

杨玉民说,支撑他走过10年新生的主要支柱是对生命始终充满信心,手术前他就坚信能够成功,手术后主动地去抵御排斥,使新的心脏“不断地适应我,为我所用”。

杨玉民治病保命欠下数万元外债。为了还债,帮儿子娶妻成家,他重操旧业,在院内先后开设了肉铺和小食铺。为了多挣点钱,杨玉民和妻子还冒着数九寒冬长途贩运原煤。奇怪的是,病情的反应却轻了。在杨玉民术后的第二年,他的妻子怀孕了。现在,他们心爱的女儿杨阳已8岁,能歌善舞,聪明伶俐。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5月的一天,杨玉民骑摩托车进货时,被疾驶的“的士”撞翻,摩托车重重地压在他身上,哈医大二院夏求明教授火速赶到医院,结果发现除大量的外伤、心律加快外,别无伤害。他又一次度过了险关,经受了外力撞击的考验。

生命也许还有谜

杨玉民说,换心后性格、爱好、习惯、情感等没觉得有什么改变,但明显地感到女儿大方活泼的性格与自己和妻子少言寡语、沉默内向的性格有很大反差,这是否表明供体遗传基因对后代人的影响?

(《大河报》2002.4.24王远昌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