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景润是如何出名的

2002-05-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73年3月底一天的下半夜,忽然,“咚咚咚”的敲门声,惊醒了住在中关村88号楼三层狭小茶炉房的陈景润。一位身着戎装的中年男子,在茶炉房门前高声呼喊:“陈景润同志,请开门!”一直处于惊弓之鸟状态的陈景润,顿时心惊胆战。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拖延着时间,揣摩着来访者的意图。

那军人见门迟迟不开,急不可耐,不得不拿出他的杀手锏,旁若无人地高声喊道:“陈景润同志,我是迟群,伟大领袖毛主席派我来看你来了!……”

随行人员中,有中国科学院最高领导人武衡和数学所党委书记赵蔚山等。

日理万机的伟大领袖为何直接过问无名小卒陈景润?民间传说种种,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外国人首先发现中国有个陈景润,解决了一道人类几百年未解的数学难题,消息传到毛泽东那里,引起他老人家的关注,遂派迟群夜访中关村。

这传说并不真实,陈景润事件之酿成只是一个偶然的机遇。

1971年至1972年间,周恩来总理借接见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数学家林家翘的机会,命科学院加强理论研究。此时的中国科学院仍在进行“斗批改”,无心科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委派前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主持科学院工作。武衡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有事业心的领导者,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努力贯彻周总理的意图。

恰在此时,陈景润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坚持攻读6年,完成了对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l+2)”的论证,写成了7百多页的长篇论文。陈景润知道,这不仅是他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成就,而且也是新中国建立20多年来最重要的数学成就之一。在世界数学界肯定会引起较大反响。

1973年2月,陈景润找到好友罗四维,非常神秘地告诉他:“最近,我已经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论文写好了,你看怎么办?”罗四维问道:“你的证明过程会不会有漏洞?”陈景润毫不犹豫地答道:“不会有问题。”“我担心论文理论脱离实际,恐怕难得发表,即使有机会发表,肯定会遭到批判。”罗四维不假思索地说:“只要是真货,就不用怕!”陈景润忧心忡忡地说:“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罗四维时任数学所业务处副处长,湖北汉阳人,三十出头,北京大学毕业。因多次为陈景润抱打不平博得他的好感,成为他不多的朋友之一。罗四维感觉到陈景润成就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陈景润所担心的问题的分量。当天他就和业务处主要负责人乔立风商议。乔、罗二人认为,陈景润的论文和他的担心不是一个小事情,在数学所,肯定不会有好的处理结果,应该向院方反映。

由罗四维起草了一份科研工作简报,题目叫做“数学所取得一项重要理论成果”。简报未经数学所党委审批,径直发送到科学院领导部门。

武衡看到这份简报后,立即赶到数学所,当着党委书记和乔立风、罗四维的面,尖锐地指出:“单单陈景润有论文不敢拿出来这件事,就应该向(周)总理反映!”在随后举行的全院大会上,武衡专门表彰了陈景润的成就。

当天,旁听科学院大会的新华社资深记者顾迈南采访了罗四维,罗四维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陈景润的成就。顾迈南迅速写出一份“新华社内参”。

事情的进展出人意料地快,离陈景润和罗四维那次谈话不到半个月,陈景润的机遇来了。毛泽东大笔一挥:“请文元同志办。”

姚文元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员。他又作批示:“陈景润的论文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于是,罗四维又奉命作长篇普及性文章,详细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与自然数理论的关系以及陈景润工作的理论意义。

姚文元并未亲自出马,迟群奉命深夜出动,才发生了中关村88号楼演出的一幕。(《一个真实的陈景润》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