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峡文物抢救与“穿山甲”赛跑

2002-05-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自三峡工程上马以来,被称为“穿山甲”的文物犯罪分子日见猖獗……

“要想富,去挖墓,三天就成万元户”,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样的顺口溜就流行在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地区是华夏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库区文物保护点多达1087处,大多为地下文物。2003年6月一半以上库区将沉入水下。“穿山甲”趁机加紧活动。

“穿山甲”大多由当地农民组成,他们熟悉地形,常在踩点后进行破坏性挖掘。往往考古队要花几十天时间发掘的古迹,他们只要几天甚至一个晚上就“大功告成”。

库区养活了一批盗卖文物“专业户”,甚至形成了一批以家族为核心的盗掘团伙。去年8月,几个盗掘者在光天化日下竟打着科学考古队的旗号,大摇大摆地在万州区武陵镇进行“科学考察”,一夜间盗走大批文物。巫山县公安局去年成功破获一宗特大贩卖文物案,查获各类文物700多件,后经专家鉴定,有200件左右的文物因挖掘方法、保存方式不当,破损十分严重。

按规划专家测算,如果按正常工作方式,要完成这一抢救与保护工程至少需要50年,可现在最多只有15年时间。截止目前,全国76家考古队伍已进入三峡库区,一场与“穿山甲”的赛跑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工人日报》2002.5.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