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反思中国足球

2002-06-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综观中国队世界杯上的表现,反思中国足球近二十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感到,对中国足球缺乏准确的定位,缺少长远的系统规划,它直接影响、危害了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进程。

长期以来,中国国家队的建设总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思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国家队的组建就是为了应付四年一届的世界杯。于是乎,从当年的苏永舜、曾雪麟、高丰文、施拉普纳、戚务生、霍顿,换帅如同“走马灯”,谁当主教练,谁就首先否定前任,然后各行其是,转了一圈后,仍旧是原地踏步。

客观地讲,米卢在预选赛之成功,首先是他聪明地抓住了这次韩、日不参加预选赛的机遇,再则就是他花了很大精力调整了队员赛场上的心态,以及临场指挥的丰富经验。但米卢并未促使中国队产生质的变化。如今他的即将离去,这一课题又凸现在我们面前。

另外,中国的职业联赛9年来,表面轰轰烈烈,其实弊端不少。1993年联赛仓促推出,各项管理制度则明显滞后。一些参与俱乐部的企业,首先看重的是足球带来的商业化效应,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项产业来作长远的倾心投入,因此一旦球队战绩下滑,马上抽身走人。9年的中国甲A、甲B的许多家俱乐部能坚持至今的可谓寥寥无几。

正因为此,俱乐部的经营者们很少考虑长远的梯队建设,一切以联赛成绩为目标。这样浮躁的心态,又滋长了中国足坛“假球、黑哨”的蔓延,而且屡禁不止。

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一些俱乐部的经营者们不断加大投入,使联赛几年间经费翻了几番。但最终结果是,金钱造就了不少腰缠数百万的球员,但却未能培养出几个真正的球星。

浏览一下今天的中国甲级联赛,迄今仍是9年前的那批老面孔在担纲,出类拔萃的新人寥若晨星。足见中国足球的后继乏人。如果我们不花大力气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在基础工程上升级换代,我们的足球运动将永远是空中楼阁。

也许,中国队没有给本届世界杯留下什么,而世界杯留给中国足球的,却是很多,很多……(《文汇报》2002.6.1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