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界该怎样对待西部

2003-02-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侯其强,一个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出于对钱钟书先生的敬仰怀念之情,把他长达2万多字的毕业论文《谷神——钱钟书〈管锥编〉思想文化史性质考察论纲》寄给了杨绛先生,并没有指望收到复信。但很快,他收到了杨先生写的3页长的回信,给予热情的鼓励,指出了五处历史细节错误和两处打印错误。作为论文的指导教师,笔者感慨良深!为先生对于后辈无名学子的煦煦关爱之情。

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学界的一部分名人、名校,已经失去了一种不分地域、不问出身擢拔人才的客观评判传统,以及发现人才的真诚喜悦之心,变得唯我独尊和势利了。在我任教的广西大学,一些本科毕业生想考名校的研究生,电话打过去,先问是哪所大学的,听到校名就立即回绝,甚至不再发一言就撂了电话。我的一个学生,考某名校的名专业,专业第二,外语第一,导师竟打算不取,把唯一的名额给他自己的本科弟子,而后者外语还未达到自费线。我的学生只好到学校向招生办据理力争。最后,学校增加一个名额,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即使问题解决了,那种“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凝固眼光,那种可称之为“学术血统论”的态度,还是让我感到心寒。

我替生长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深深地委屈。难道人才经过高考一次性筛选,“档次”就已经固定不变了吗?我想,学界需要给西部的,不止于一些课本、图书和仪器,而首先应当是一种内外无别、远近平等的公正之心!(《光明日报》2003.2.1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