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教育机会不均加剧

2003-02-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无论是从入学机会还是从获得的教育资源看,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机会不均问题十分严重,并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从地区看,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基层化,地区之间财力的差距巨大,加上中央和省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使得地区之间义务教育财政资源的不均达到惊人程度。1998年,小学生人均预算内经费全国平均378元。最高的是上海,为1957元,最低的是河南,为202元。比较到县一级,这个差距更大。经费、教学条件的巨大差距,必然使入学率和教育质量产生巨大差距。北京、上海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40%左右,而贵州初中的毛入学率只有52%。

同时,城乡之间的不均等加剧,除了表现在学校教育资源的差距外,还表现在教育经费负担和对农村居民的教育歧视。如《教育法》规定农民要负担教育费附加,而城镇居民大多没有这个责任;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基建支出,《教育法》也规定,城镇由政府负担,农村则要求由乡村负责,部分通过向农民集资解决。

居民之间的不平等也越来越突出。由于学费增加、失业等原因,贫困家庭负担子女教育支出越来越困难。此外,公办中学资源分配不公已成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如想上好学校要交“赞助费”等。公办学校运行靠的是纳税人的钱,但同是纳税人,享受的待遇却差距巨大。

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不均。如2001年,北大和清华在北京招生名额分别占其总数的13%和18%,而北京的高中毕业生只占全国的0.9%,也就是说,北京学生考北大、清华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专家认为,要解决教育机会不均加剧的问题,政府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中国青年报》2003.2.2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