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豪门千金的最后心愿

2003-03-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民国总统曹锟在50岁那年娶了三夫人陈寒蕊,后生有一男一女,女儿名叫曹士贞。生于1912年的曹士贞如今还健在,一直隐居在天津。她和二女儿住在一栋居民楼里,房子只有40多平米,过着很普通甚至拮据的生活。最近,她通过女儿曹莉打电话给《今晚报》,要说一说她的最后心愿。

一份借据一生护佑

每年的1月19日,曹士贞都会拿出一张发黄的纸片端详再三。这张小纸片是天津解放的第四天,一位解放军干部给她留下的借据。

1949年,曹士贞带着大女儿住在英租界19号路曹家公馆(今河北路天津34中学)。天津刚解放,军管会和天津市委要办政治干部训练班,找房子时,看中了曹家公馆。训练班进驻后,没有办公用具,学员们听课的桌椅也没有。曹士贞便主动提出,把自家的家具无偿提供给训练班。

当时,训练班的负责人同意暂时征用这些家具,并开具了借条。曹士贞回忆说:“那些家具都是好木好料,桌子椅子柜子床架,一色儿的紫檀、花梨,有的镶着象牙、玉石。还有石桌石凳,上好的大理石料。放在今天,可值不少钱。”

记者仔细看着借据上开列的物件清单,共有桌、椅、床、柜等34项,计124件。落款处是朱红印章“天津市政治训练班”。

50多年了,家庭分分合合,几次搬迁新址,什么都可以扔了,但这张借据却完好无损地珍藏到现在。

在曹士贞心里,这张借据是她的“保护神”。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文革”,历次政治运动中,曹士贞这样的出身理所当然地成为斗争对象。所幸的是,这份借据证明她在天津解放时曾经为党和政府做出过贡献。因而在“运动”中没有为难她,她也得以平安活到今天。

来日无多心愿未了

曹士贞说,她一直想见见当年那个解放军干部石静同志。那年他也就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听口音像是河北一带的人。曹士贞说:“我留着这份借据,可没想要追回家财的意思。我是想没准儿有一天真能找到石静同志,一来让他给咱证明一下,我是个嘛样的人。我在解放军进城时为国家做过贡献。二来是想感谢这个石同志,要没有这个借据,我大概早被整死了。”她说,“这是我的心病。怎么着死之前也想见见这个石静同志。”

曹士贞说她的第二个心愿就是要告诉海外的亲戚们她还活着,念在血脉同根,希望他们能回国走动走动,回天津投资,也算是为家乡做贡献了吧。(《今晚报》2003.3.1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