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吃老现象”:由失业引发的社会矛盾

2003-03-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记者近日在东北、山西、湖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查时发现,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一家三代都依靠老人的退休工资为生,形成了特有的“吃老现象”。一些社会学家担心,“吃老现象”蔓延可能形成一个高危群体,“吃老”人口聚集的社区则可能形成社会矛盾集中的地方。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集团石井沟联合化工厂已连续7年没发工资。69岁的孙伟与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1400多元,在当地算是比较殷实的一家,但4个儿子都失业了,有的打点零工,有的做点小生意,只能勉强自己糊口。孙伟与三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三儿媳张静对记者说:“我们不能与老人分家,分了我们根本活不了,我们两个人加起来挣800元,供孩子上学根本不可能。”孙伟说,分家出去的儿子们不好意思回来吃饭,上学的孙子孙女们每天中午都来蹭饭,最多时一次来了15个人。

在吉化集团,记者随机敲开一户平房的院门,正准备做饭的李凤琴老人听说我们是记者,眼泪刷刷地往下流:“老伴2001年底刚过世,他活着的时候还有800元退休工资,现在啥也没有了,撇下我一人咋活!”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已31岁,1万多元“买断”了11年的工龄,因为没有收入至今没结婚。

在辽宁省鞍山市太平区,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名鞍钢的退休工人。72岁的王宝玉夫妇家只有十几平方米,3家合用一个厨房和厕所。在他们的房间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用了20多年的黑白电视机,衣柜上放着老俩口的晚饭:两个馒头、一盘炒豆角。王宝玉退休金600多元,老伴430元,王宝玉说:“我们俩每个月400块钱就够了,但3个孩子2个下岗了,我儿子天天中午在这里吃饭,外孙女也在这里吃饭,现在是老的养活小的。”

与家属区一路之隔的就是哈尔滨动力设备公司的办公大楼。厂里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全厂职工几乎家家都“吃老”,有50多名患绝症的退休职工把退休金省给下一代上学,自己却无钱看病。

据记者调查,“吃老”的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在30-45岁的居多,子女一般上中学或大学,家庭负担较重,但他们本身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不高,再就业能力差,即使就业也收入微薄,不足以养家。他们自身承受着多重压力,自卑、怀旧等情绪引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被全国政协贫困人口调查小组称为“全国贫困最严重的老工业区之一”。这里“吃老现象”相当普遍,许多家庭都是老人养两代。低收入造成的生活困难对职工家庭已产生了强烈冲击,已经有一定比例的贫困户夫妻要求离婚,很多职工没钱买菜,有的连基本口粮也无力购买。部分贫困职工家庭失去支付能力,子女只好辍学。有的特困人员生活无法维持,吃野菜、捡破烂、卖血、自杀等现象时有出现。

记者采访发现,解决“吃老”问题,除政府拿出足够的财政资金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外,千方百计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再就业,在税收、办证等各方面给以扶持,才是解决“吃老”问题的根本之策。(《中国社会导刊》2003年第3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