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揭开艺考黑幕

2003-03-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艺术专业考试中的几个关键环节都存在“暗箱操作”。

考前辅导的猫儿腻 小文是山东潍坊市某中学高三学生,从初二开始接触二胡。为了高考,从高三上学期开始,小文开始了每周一次的由潍坊到济南的历程。据小文讲,她来回路费100元,请老师所需辅导费200-300元不等,还有吃住等花销,每次花费都在三四百元左右。问她为什么大老远从潍坊跑到济南来上课时,小文露出一脸的无奈:“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办,要考哪所学校就得请哪所学校的老师,这是规矩,也是途径。”

一位刚从考场出来的学生悄悄对同学说:“今天挺顺利的,虽然有7个评委,可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的辅导老师在里面!”

一些名实不副的考前辅导,不过是变相行贿,它直接导致了考场上的不公平竞争。

一位在校艺术生说:“考试前,最担心的就是不公平,只好送黑钱。家长们都听说过,必须要送钱,不送肯定考不上。由于家里经济太紧张,我只送了1万元。”他介绍,一个艺术专业考生要考几所学校,考前,学生们都知道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价位。“由中间人张罗这事,他告诉你哪些老师要送。送也是变相送,说是‘上课’,给每个考官两三千元,可能一节课也不上,要的就是个高分。”

考教难分离 艺术考试中的不公平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老师给学生打分存在“人情”成分,“老师当然给自己的学生高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的专搞艺术的学者专家还处于一种稀缺状态,而制度上又无法限制他们招收学生的自由,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考教不分”的现象。

现在“考教分离”还做不到。一部分高校称,原则上不允许自己学校的老师阅卷,而是请其他高校的同行帮忙。这似乎是对“考教不分”现象的一个比较合理补救。而事实上,业内同行总共就那么几十个人,大家都是很面熟的,能否真正脱离“关系”的束缚还不好说。

中间人的“幕后交易” 采访中,几乎所有高校都否认有高校自办辅导班之说。但形形色色的私人辅导班为数不少。辅导班的老师大多是高校在校学生,其专业教学质量实在值得怀疑,但其负责人似乎却怀有不寻常的“通关”本领,更深层的交易是在考官和“中间人”之间进行的。

不同的考官都有自己的照顾对象,他们可以告诉这几名考生在考卷上作出同样的记号,在批卷的时候,遇此记号就一律过关。一个女生曾经碰到过这样的情景,考试过程中她正在专心作画,一个老师模样的人问她是否是某辅导班的学生,她回答不是,那人就转向旁边另一个男生,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就帮他修改了作品。

监考:猫和老鼠的“游戏” 艺术考试中,带小抄、换试卷、替考常有发生,甚至可以买通监考老师。一位考生向记者讲了他的经历。在今年的一场考试中,他因为与前位换试卷被监考老师抓住了。那位老师把他和“伙伴”带到办公室,先是勒令他们写检查,后来对他们进行了100元钱的罚款处罚。据这个学生讲,老师要了钱,就肯定不会把他们上报相关部门。艺考作弊行为一旦上报到省有关部门,该学生就会被取消三年考试资格。如不上报,该学生本场考试成绩作废,但还可参加其他学校的招生考试。

一位音乐教师说,等到国内所有高校都能“宽进严出”时,或许这种现象就会寿终正寝了。(《齐鲁晚报》2003.3.2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