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际婚姻者的心灵告白

2003-04-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代际婚姻”中,有三成是幸福美满的,有三成存在着不和谐,婚姻面临着危机,还有三成早已解体。

她们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父辈呢?

“代际婚姻”这种夫妻双方年龄相差在20岁以至更多的婚姻方式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屡见报端,成为当时的一道新鲜怪菜。对这种现象说什么的都有。可是,不管人们怎么议论,“代际婚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老夫少妻”在农村、在城市都比比皆是,翻翻那些婚姻介绍所里的登记簿,70岁的老翁以40岁左右的女性为目标,30多岁的少妇选择的则是“五六十岁的成熟男性”。

的确,面对“代际婚姻”,保守者有之:认为“代际婚姻”不就是“老牛吃嫩草”吗?不就是非要把两个季节拉到一起、让春天嫁给冬天吗?不就是白发映红颜去人为制造一种新的景观吗?

关于“代际婚姻”,宽容者也有之:“老牛吃嫩草”不好吗?只要那嫩草不反对;春天嫁给冬天不对吗?只要能产生更美的更适宜两个人营造幸福的生存环境;白发映红颜也好,红颜衬白发也罢,只要两情相悦,不也是其乐融融吗?

精神需要型:我需要一个保护我一世的人

采访地点:北京市交道口社区文化交流

中心有缘婚介所

被采访人:赵女士,33岁

采访时间:2003年3月2日

赵女士今年33岁,比丈夫小26岁,由婚介所的朴老师设了一个“局”,这对老少配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赵女士是外地来京的,到婚介所来征婚的同时,想让婚介所的人再帮忙找份工作。赵女士学过足底按摩,朴老师一下子想起了同样是做按摩的王先生,王先生丧偶,别人给他介绍了几个他都没同意,说就是想找个年纪小一点儿的。朴老师没好意思直接说要把王先生介绍给赵女士,怕赵女士有意见。拐了一个弯儿,说帮赵女士找一份工作,就这么着,把赵女士介绍到了王先生那儿。

赵女士很会照顾人,王先生也很会疼人。天冷了,王先生说走,去大商场给你买衣服去,别冻着;王先生不会洗衣做饭,赵女士主动承担起了照料王先生生活起居的重任。

更主要的,是一向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赵女士遇到王先生后,凡事都不需要自己拿主意了,一切都由王先生替她着想。

赵女士说,找一个父辈做丈夫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最大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个与她父亲年龄相差无几的男友介绍给她的父母和亲友,她曾经非常担心父母是否能够接受这样一位“老”女婿。好在父母还算开通,尊重她的选择,他们俩才能最终走到一起。

她爱他并不像有些人所说是因为他事业有成,经济富足,而是岁月的洗礼赋予了他睿智、沉稳、成熟、果断的品格,像陈年佳酿时刻散发令人心醉的芳香。赵女士说,有他在身边,就感觉很温暖,很安全。

当被问及现在的婚姻和过去的同代婚姻有什么不同时,王先生说,过去因为两个人年纪相仿,有了矛盾难也不让谁,针尖对麦芒。现在感觉就不同了,她的年纪和我的女儿差不多大,一方面把她当妻子,一方面把她当孩子。爱她的感觉就很特别,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为了女儿我什么都舍得,为了她,我也同样什么都舍得。

新婚之际,两个人采用了年轻人喜欢的旅游结婚的方式,看了许多名山胜水。现在,这一对幸福的“忘年鸳鸯”携手共同创造事业,正盘算着到外地去开拓市场呢。

专家指出:女人的本能是拒绝一切伤害而享受宁静与舒适。然而现在这个社会,充满竞争、利益、诱惑,甚至欺骗和陷阱。女人,或者说不那么强势的女人是不堪忍受思想的重负的。遇到重大的十字路口时往往犹豫徘徊,举棋不定;对于遇到的挫折也常常百思不得其解,长时间的不能释然。成熟的男人更像是女人前行道路中的一盏灯,消除了黑暗带来的恐惧,让女人更清楚地辨别方向。选择一个父辈的男人做丈夫,虽然在年龄上与传统婚姻的要求似乎有些背离,但重要的是,幸福是两个人彼此间的体验,而非用年龄的差距衡量的。

资源交换型:嫁给我,就承担了一份责任

采访地点:天津麦收婚介所

被采访人:刘先生,73岁,离休干部

采访时间:2003年2月27日

73岁,在过去是不言婚娶的年纪,但是精神矍铄的刘先生却一点也没有给人老态龙钟的感觉。看着记者好奇的目光,刘先生风趣地说:七十三怎么了?七十三咱还是宝刀不老的“老黄忠”。

刘先生说,我老伴去世了,孩子们都有房子,而且都有自己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我呀?我自己不会洗衣做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再加上一个人很孤单,就萌生了再找一个晚年老伴的想法。像我这个年纪,再找一个和我岁数差不多的,我们俩谁照顾谁呀?所以,我认为找一个比自己年纪小一点的较为合适。

经婚介所的工作人员帮助刘先生认真寻找,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50岁的张女士。

张女士身材长相都不错,只是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房子,靠帮别人缝缝补补赚些零钱度日,对家庭的组合要求不高,只要对方能有稳定的收入、能使自己晚年生活过得好一些就可以了。

两个人见面后,双方都感觉比较满意。

在麦收婚介所的帮助下,两人达成了一项协议:刘先生有一处一室一厅的房子,如果张女士照顾刘先生在五年以上,刘先生就将这套房子的产权过户到张女士的名下。但是张女士在获得财产后不能结束和刘先生的关系,要和刘先生一直一起生活直到刘先生去世。刘先生每月1600元的工资,用作两个人的家庭开支。

签了这份协议后,两个人都感到很轻松。张女士照顾刘先生会得到一笔财产,刘先生的生活中又有了一位知冷知热照料他饮食起居的女人。

也许有些“代际婚姻”就这么现实,但是对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来说,既得到了一个妻子,又得到一个生活帮手和赡养人,应该说是老来得福。女方既作为爱人照顾男方,又要当女儿赡养男方,是资源交换型“代际婚姻”的典型特征。

崇拜爱慕型:在我眼里,他像一个小伙子

采访地点:天津麦收婚介所

被采访人:韩女士,34岁

采访时间:2003年2月27日

韩女士34岁,丈夫李先生64岁,年龄相差整整30岁。

韩女士是李先生的学生。在李先生的门下求学时,李先生是严师,韩女士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两人之间完全是正常的师生感情。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韩女士离婚了,那段日子她很不开心,心中有许多郁闷无处倾诉。实在无人可说了,她就去恩师那儿,因为,恩师对他的学生们一直那么关心,那么包容,恩师的学问人品让她尊敬。每逢这时,李先生总是耐心地开导她,给她讲很多人生的道理,有时还给她讲些小笑话让她一笑释怀。

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师母去世,恩师一个人洗衣做饭,境况有些凄凉,学生又隔三差五地跑去帮老师料理家务,看老师不高兴了,想法开解老师,日子久了,两颗心贴得越来越近,终于有一天,师生情变成了恋人情。

韩女士说,我喜欢这种感觉,就像当年许广平喜欢鲁迅的感觉。他是一种精神高度,和他在一起,不论做什么,总是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而且在我眼里,他是那么有魁力,年轻得像个小伙子,这是同代人无法给予我的感受。

师生一旦变成丈夫和夫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相处呢?二人最一致的说法是:“生活中我们互相迁就!”韩女士说,他是我的老师,我对他仰慕的成分和爱慕的成分不知道哪个会更多一些,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从另一个常人不会想到的层面来分析,让我十分叹服。我对他,永远像一个学生对老师一样,我们之间改变的只是生活中的关系,不变的是精神上的关系。

保姆型:是磨难让我们相依为命

采访地点:天津麦收婚介所

被采访人:于先生,76岁,离休干部

采访时间:2003年2月27日

满头鹤发的于先生和青春年少的妻子高女士是真正的白发映红颜,于先生76岁,高女士只有35岁,两人年龄相差41岁,几乎相距两代。

高女士没有稳定的工作,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离婚后,自己一个人到处打零工。吃得不好,睡得不好,每天的劳动收入也不是很多,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后来经人介绍,她来到于先生家给丧偶的于先生当起了保姆。

吃过生活苦头的高女士很珍惜这份工作,洗洗涮涮、缝缝补补,饭菜喷香可口,屋子一尘不染,为于先生端水端饭,捶背喂药。于先生好长一段时间自己生活,高女士来了以后,家里变了样,他心情十分舒畅,过去每天感到精神头不足,现在也有些精神抖擞的感觉了。

高女土不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保姆,心地善良的她还把于先生当成自己的长辈一样,真正地关心他,呵护他。天凉了,怕他冷着;天热了,怕他捂着,细致入微,体贴周到。于先生十分感动,也从不把高女士当保姆看,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一次,高女士感冒,发高烧,于先生找出药来,倒好水,给高女士端到床前,送到高女士的嘴边,感动得高女士热泪盈眶。自从长大成人后,她再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只有她关心照顾别人的份儿。

做了几年保姆,两个人有了相依为命的感觉。有人介绍高女士去做别的工作,她说舍不得于先生,还是要做保姆照顾他。

相依为命的两个人产生了不同于普通爱情的感情。两个人结婚了。

高女士说:我们是亲人,谁也离不开谁。

“代际婚姻”: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父辈

老年“代际婚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中年男性择偶条件偏高。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郝麦收说:我们做过一个调查,中老年男性再婚时对女性有着较高的年龄要求,一般都不愿意找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

天津某婚介所在搞一次中年联谊会的时候,发现来了50个女性,而男性只来了8位。郝麦收说,这表明中年男性不愿和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交往。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再婚时必须把眼光放到年龄更大一些的男性身上,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代际婚姻”的增加。

郝麦收教授说,像资源交换型和保姆型的“代际婚姻”都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现代社会承认个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个人的社会地位,承认物质可以在婚姻关系中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老年男性或女性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完全有权用自己的方式来支配和消费这些财富,也就是说,为了生存,会有人愿意接受“代际婚姻”,这不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

其次是学识与才华的吸引。这种类型的“代际婚姻”在老年“代际婚姻”中所占比例不大,一般为师生恋,或“代际婚姻”中的一方是名人。

再次是心理需要。许多男人和女人都喜欢“小鸟依人”、“春藤绕树”般的感觉,男人喜欢女人温柔、娇媚,女人希望男人的臂弯是她坚强的依靠。一位比妻子大23岁的丈夫说:“娶个少妻就是太累了,她年轻,在我面前挺任性,也不会照管女儿,全都要我操心,邻居都说我养了两个女儿。但不管怎么着,这是一种迷人的幸福。”妻子原来是他的学生,她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要找个比我大得多的老公,男人大才知道疼人,现在我老公什么都疼我。不然,找个年龄小或差不多的,你疼他还来不及。”

北京一家媒体做过一次“找一个父辈年纪的男人做丈夫?”的讨论,共74人参加讨论,其中支持找个“父辈人”做丈夫的13人,反对找个“父辈人”做丈夫的27人,认为以爱为基础,年龄不是差距的为16人,认为并非人人适合“大丈夫”的10人,认为只要合法无所谓对错的为8人。

从这个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37人对找个父辈做丈夫持肯定态度,占参加讨论人数的50%。

人们无法评论“代际婚姻”的真实感受,因为婚姻如鞋,穿在自己的脚上,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不过有一个关于“代际婚姻”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在“代际婚姻”中有三成是幸福美满的,有三成存在着不和谐,婚姻面临着危机,当然还有三成早已解体。即将走入“代际婚姻”的实践者对这种婚姻方式也不要抱太乐观的态度。

“代际婚姻”不再是这个社会中的另类婚姻,已渐为人们所接受。专家提醒说,“代际婚姻”不像年龄相当的婚姻那样稳定,要维持好,关键在于找好感情这个支撑点。(《中国老年》2003年第4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