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七旬老汉奔波数载为献“身”

2003-05-1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杨俊英是山西晋城市巴公发电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工人,今年76岁。

1994年,他参加了一位老友的葬礼,想到人们现在多数选择火化和土葬的方式,他觉得太可惜,因为遗体的四肢、内脏、角膜都还是健康有用的,还能用在其他人的身上,何必白白烧掉或者是埋掉呢?

1999年4月的一天,杨俊英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一位白血病患者急需做骨髓移植手术,而祖国大陆捐献骨髓的人很少,全年不足三万,当时没有合适的骨髓,只好求助于台湾同胞。电视画面上,奄奄一息的病人和家属眼巴巴地期盼着救命的骨髓。

杨俊英老人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他拿定主意:死后要无偿捐献自己的一切有用的器官。

他先与老伴谈起这事,老伴一听他张口,就难过得流泪说:“我和你一辈子风风雨雨,这件事情我知道也拦不住你,可你对儿女们咋交代?”

杨俊英说:“只要你能想通,他们那儿,我只问一句:‘你们是不是共产党员?’”

这年春节,儿女们都回来拜年,他果然就那么对着孩子们说了,6个儿女半晌没说话。

杨俊英对三女儿说:“闺女,你还是学医的,你应该能理解呀!”

孩子们见他较真了,纷纷说:“爸爸,您问了我们那一句话,我们什么都不用再说了。”

杨俊英这才高兴了:“你们理解我,支持我,这就足够了。”

统一家人意见后,杨俊英老人就开始联系捐献的事。

他找过厂党委和工会领导,托他们打听有关捐献事宜,人家一听,都是又惊讶又钦佩。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理。

到2002年,杨俊英老人已75岁,他觉得不能再这样无限期地拖下去了,决定抓紧时间亲自跑。

8月中旬,老人急不可待地顶着烈日出发了。

他先找到泽州县总工会,总工会的人说,可能人事局管。第二天,他又来到县人事局,人事局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来到劳动部门,人家无奈地说:“咱晋城哪有这个条件呀。”

听罢这话,满怀希望的杨俊英老人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他想起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则报道:河北某县,报名捐献骨髓的有5000多人,但最后却不了了之。原因是,化验费就得每人500元,县里拿不出这笔钱。他当时心里还在感慨: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得太少了,只有号召,却没有组织,让这么好的善事落了空。

走出人事局,杨俊英老人茫然地走到了太行日报社。一位记者领着他找到市医院,市医院答复:“晋城没有这个条件。”再找到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被感动了:“太难得了!我一定帮您联系一个好单位,不过不在晋城,在长治。”科长告诉他怎么办手续:先写一份申请,立一份遗嘱,再到公证处公证。老人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回家后,杨俊英老人就开始写申请:“我自愿向社会捐献遗体,包括我的四肢,全部器官、角膜等。我在最后一刻又做了一点有利于社会的小事,我会笑口常开地走到另一个地方去。——立遗嘱人杨俊英,2002年9月10日。”

设定遗嘱执行人是公证的关键所在,因为必须在死者死亡6小时内进行手术,才能保证捐献成功。泽州县公证处主任董富太感到这个问题难以启齿。没想到,杨俊英老人毫无忌讳之色。他考虑后,指定小女儿和女婿作为遗嘱执行人,因为他们住得最近。(《时代潮》2003年第4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