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浙江规范官员下海潮

2003-06-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浙江土地管理部门的一名干部,三年前还在机关里审批某房地产公司报送的材料,现在,此人已辞官下海,成为该房地产公司的副总经理,除了几十万元的年薪,名下还有房子、车子和股份。这种移行换位,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如今,浙江辞官下海再次成潮流。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3月,全省共有125名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辞职或提前退休,省直机关22人,市县级官员103人,包括9名厅级官员,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

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浙江省出现的这次辞官潮,跟2002年浙江省、市、县三级班子换届有关。“每到换届,领导班子成员都有个进退去留。”浙江省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王骏解释说。

浙江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调研发现,在这批下海官员中,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提前退休而下海的。这些人年龄一般50岁上下,30年工龄已满,仕途上难以更上一层。

王骏介绍,绍兴市岳城区党务部门一位原领导干部,眼看任期届满,当地一家企业几年前就邀请他加盟,于是他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去这家企业当了副总。

这种下海官员,工资福利待遇得以保留,被称作是“系着保险带”下海。在浙江省11个市103名下海官员(省直机关除外)中,提前退休的有74名,比例为72%。

另一种是年轻官员(一般三四十岁左右)辞职下海,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有能力,往往也是组织部门看好的后备干部。从浙江省财政厅下海的徐刚就属此类。

对于官员下海,坊间议论甚多。但王骏却乐观地认为,这为官员退出提供了一个新通道。“一开始,有问题的干部才会‘下’;后来,在竞争上岗中,‘相形见绌’的干部也要‘下’;现在,优秀的干部不愿意干也可以下。”王骏认为,组织部门对干部退出通道有了新的认识。

而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为官员的退出准备好了“下家”。

一些民营企业介绍,目前民企找人一般循三种途径:一是到人才市场上去找,风险高成本大;二是培养子女接班,但有时间限制;第三种办法就是到党政干部中找,成本低,且大家互相熟悉。

但是,浙江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在调研中同时发现,官员下海问题也不少。

与一般官员下海不同,这批人在位时,掌握着各种项目、工程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决策权,下海后,原有的行政关系网、官场人情链、原有的职务影响、政府内部信息等也跟着发生转移,公权与私权发生了交换。王骏把这种资源称为“剩余资源”。

问题一,一些民营企业高薪聘请党政官员加盟,除了官员本身确有真才实学外,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看中辞职官员的剩余资源。

问题二,有少数官员在位时,以公权为企业牟私利,获得“权力期权”,下海后再寻求兑付。一位私企老板承认,他曾请求一部门领导帮忙提供借款50万元,这位官员却慷慨地答应借给他100万,但有个条件,就是自己以后到他的企业里去任职。

问题三,利用下海洗钱,把在位时权力寻租的黑钱通过下海经商洗白。

目前,浙江省纪委、组织部、人事厅等部门正在起草文件,分别就党政干部自愿辞职的程序和提前退休后的从业规范作出规定。参与草案制订的官员认为,根除官员下海过程中的权力下海,根本之策还在于界定权力运行边界,强化官员在位时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审计必不可少。对辞职官员设置“新职隔离缓冲期”和下海后从业行为的规定,只是堵的做法,但堵,确实是当前必须实行的对策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3.6.9)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