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漫天的评奖对文学何益?

2003-06-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2002年开始,文学评奖忽然就多了起来,主办者从各地作协、报刊杂志、出版机构到民间团体……各种名目的评奖纷纷出笼,奖金也像比赛似的一个劲儿地攀升。有的甚至打出“中国文学诺贝尔奖”的旗号,以显示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文学评奖真的很有权威性吗?华东师大教授杨扬指出,文学评奖近些年慢慢在变化,它正脱离原有的推举优秀作家作品的轨道,成为包装某些作家作品的图书推销方式。那些“文学”奖的出资人与其说是赞助文学评奖,还不如说是借文学来投资。

在谈到高额的奖金时,评论家兼某一文学奖负责人谢有顺提出,奖金高不是罪孽。难道寒酸是文学天然的命运?拍摄《英雄》可以用掉两个亿,可我们这点钱就让文学界的一些人忧心忡忡了,太荒谬了。

不可否认,获奖的光环和诱人的奖金确实使一些作家丧失了自我,忙于寻找敏感主题,窥测导向位置。

那么现在文学评奖的意义究竟何在?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一语道破:一方面,颁奖者确立话语权,得奖者确立文化地位,并获得短暂的注意力,两者双赢;另一方面,多少把文学事件新闻化,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

事实上,真正的作家是不会让评奖来左右自己的写作的。作品好坏的真正衡量标准还是时间的验证、读者的检验和市场的筛选。(《解放日报》2003.6.2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