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班忠义与“慰安妇”的“母子”情

2003-07-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班忠义与妻子敬子

1987年,当飞机在万米高空穿越过一片浩淼的云海后,29岁的黑龙江大学日语系毕业的高材生班忠义留学来到了日本,学习日本语言文学。199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后,留在日本成了一名靠写作为生的自由撰稿人。

在日本,班忠义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叫万爱花的中国老太太来。1992年底,一个国际组织在东京举行了一次“慰安妇”听证会,来自山西盂县的万爱花代表中国受害者出席了听证会,老人由于过度悲愤晕倒在主席台上的消息深深撼动了班忠义的心。他看望老人时,万爱花告诉他:“有个叫侯冬娥的,本来要和我一起来,她比我可怜多了。”祖国还有一批深受战争之害的“万爱花”和“侯冬娥”,这些不幸的老人怎么样了?谁来抚慰她们伤痕累累的心灵?这些问题深深地搅动着班忠义的心。不久,他决定回国调查这些受害者的状况,用自己的笔把真相告诉世人。

1995年秋天,班忠义踏上了回国调查的旅途。为期1个月的采访中所见的老人们贫病交加的惨状,令班忠义的心沉痛不已。回到日本后,他决定搞社会募捐救助这些老人。在一位寺院方丈的帮助下,最后捐款竟高达数百万日元!有了救助的条件后,班忠义从1996年春天起,开始在中国寻找别的“慰安妇”。因为一个个寻找太艰难,他在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则“寻找受害者”的启事。

1997年3月,历尽千辛万苦,班忠义把一位患了绝症、居住在中国湖南双峰县但至死也要回故乡看看的韩国老太太郑顺义送回了韩国故里。老人临终前,执意要返回中国,班忠义又经过两年多与韩国有关团体的艰苦交涉,1999年底,老人的骨灰忠于回到了中国。老人“回家”时,班忠义赶到长沙和老人的儿子一起护送老人的骨灰回家,遵照她的遗愿,把她安葬在挚爱的丈夫身边,并用碑文刻下了老人不幸而凝重的人生。

班忠义救助的老人遍布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整个中国,从拿到第一笔捐款起,他就不停地穿梭在中日两国之间,一年当中有好几个月在国内奔波,有时在山西的深山沟,有时在海南岛的密林里。钱花光了,他就回日本打些短工,挣够路费就再次回国。在此期间,一位名叫敬子的日本姑娘为班忠义的义举所感动,向他倾诉了心中的爱慕。2000年秋天,班忠义和敬子定下婚期后,准备接妈妈到日本来。然而,正在此时,老母亲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悲痛欲绝的班忠义带着敬子回来奔丧,他扑倒在母亲的遗体上痛哭不止:“妈,您能原谅儿子吗?我救了那么多老人,惟独没把您送进医院呀!”

送别母亲不久,他与敬子在日本组建了家庭。2001年秋天,他们的女儿出世。敬子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每次班忠义回国,她都相随左右,和他一起钻山沟,住窑洞,吃粗茶淡饭。

8年来,班忠义一共寻找到了60多位“慰安妇”,与她们建立了母子般的亲情,他也成了在日中国留学生中的捐款大王。

(《神州》2003年第6~7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