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氢弹之父”的晚年生活

2003-07-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稍稍有点驼背,头上稀稀疏疏的华发,未曾开口先有笑意的脸……这位相貌普通的老人就是中国突破氢弹原理的关键人物、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

1988年,于敏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的岗位退下来。从事核武器研究时,于敏八上高原,七到戈壁,曾因工作劳累、身体素质差,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如今,于敏只是挂个顾问的头衔,偶尔提提意见和建议,基本不再做专业工作了。因此,每天的生活变得轻松悠闲。

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于敏最大的爱好却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如今,他一天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他喜欢的《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

以往工作繁忙时,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5个小时左右。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五个小时的睡眠。“每晚一躺下,脑子里就像有脉冲,一冲一冲的,控制不了。”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开始背古诗古词。就像有人通过反复地念12345……来安眠一样。

于敏说,没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是他这一生的一大遗憾。1988年,于敏的名字解禁后,他第一次走出了国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要问也不方便问,要说也不方便说,很不好受。他说:“我这一生在和别人的交流方面有无法弥补的欠缺。博学,就必须交谈,交谈就不能是单方面的。但我是从事核武器的,保密性很强,对我来说,和外面接触总有一个阀门,因此交谈起来吞吞吐吐,很别扭。不能交流又哪来考察的收获。所以,从此以后,我就决定不再出国了,把机会多让给年轻人一些。”

如今,于敏虽然认为自己已“垂垂老矣”,但他仍然关注着核领域的最新动向。他说:“我们当初是为了打破核垄断才研制核武器的。如果丧失了威慑能力,我们就退回到了50年代。但我们还不能搞核竞赛,我们要用创新、符合国情的方法打破垄断,保持我们的威慑。”(《新华每日电讯》2003.6.3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