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日民工不再成“潮”

2003-07-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湖北荆州市八岭山乡的李华今年39岁,近几年一直在广州漂泊。他的妻子陈春梅则在浙江打工,女儿长期托给老人照管。非典时期,他从广州“逃”回了家乡。眼下,他愁眉不展:“过完春节才去的广州,两个月没挣几个钱,又跑回来了,现在要再去,来回折腾几趟,路费都不够。”更让他揪心的是:“这几年,家不像个家,不知道漂泊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数以千万计的打工者只能将“家”留在故乡。

据了解,正常年份,一般都会出现两个劳务输出的“高潮”:一是春节后至3月底,二是“双抢”结束后的八九月份,民工如潮水般涌向打工地。而今年随着非典疫情的渐趋稳定,大批民工又开始重新到城里谋生,预计再度返城人员将达到数百万,而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也更多。

由于目前广泛存在的城乡就业制度的“非一体化”或“口头、文字、表面上的一体化”,打工就业始终不能等同于正规就业,他们从事的往往是脏、差、苦、累、险5类工种,待遇明显偏低。而且,他们普遍缺乏心理上的归宿感,与雇主之间难以形成同生死、共患难的责任关系,一旦出现类似非典疫情的特殊动荡,雇佣关系就会立刻解体。因此,当目前沿海许多企业计划复工时,却因劳力的“断档”而不得不影响进度。

尤为严重的是,供求双方的不信任感由此进一步加重。由于缺乏稳定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非典期间的大量裁员,外出务工人员更加感到“打工”不可靠,缺少安全感和稳定性;而用工单位也因“经受不起冲击”、“双方关系随时会解体”,临时性观念加剧,更不愿为务工者建立稳定的社保关系等。专家分析,这种心理上的冲击,将会对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来长远影响。(《瞭望》2003年第27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