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考古不要成了毁尸灭迹

2003-07-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一年前在江苏连云港发掘出的一具女尸,是继长沙马王堆、湖北荆州之后在中国发现的第三具湿尸,同时也是长江以北的第一具湿尸。6月7日,这个名叫“凌惠平”的西汉女子被解剖。

湿尸与木乃伊不同——“湿尸”浸泡在棺液中,外形完整,内脏俱全,肌体丰满,四肢关节尚能活动;解剖时,肌肉组织层次分明,血管神经完好无损;在某些组织中甚至还能找到细胞结构。因此,湿尸的研究价值远远大于木乃伊,其所能提供的信息也要远远多于木乃伊。

几乎和“凌惠平”被解剖同一时间,英国和埃及两国的权威考古学家在长达12年的研究之后,断定1898年法国考古队发现的、距今已有近3300年历史的一具埃及普通木乃伊,极有可能就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有权力的绝代美女王后诺弗雷托托。

两具同样具有极高价值的古尸,今天的命运却大相径庭——诺弗雷托托出土已一个多世纪仍完好无损,考古学家对它长达12年的研究中,没有动其一毫一发;而出土不到一年时间即被解剖、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凌惠平”,体态已经明显萎缩。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学系的陈淳教授说,在研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动手处理古尸等文物,就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中国的很多考古行动都属于这种情况。陈淳认为,制度缺陷也许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重要因素:“地方发现的文物,所有权和研究权都归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非本地专家无权干涉。而很多地方‘专家’根本不具备研究能力,又没有保存技术,很多文物都被他们糟践掉了。” (《新闻周刊》2003年第24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