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90分钟“逃生时间”耗在哪里

2003-08-0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7月11日晚,成都新旅程旅行公司组织的一队游客来到巴底乡水卡子村“美人谷”休闲山庄,老板彭仕达应游客要求邀集附近约60名村民举行歌舞晚会。然而,陶醉在歌舞中的人们并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降临。

19时左右,巴底乡政府接到省州有关部门传给丹巴县的一份特急通知,“7月11日20时至7月12日20时将有一次中雨至大雨的降雨天气过程,丹巴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全力做好临灾预警工作。”巴底乡立即派出乡干部分别到各村通知及进行汛期预警安全检查。

21时左右,乡干部学佳纳尔布来到水卡子村,奇怪地发现沟口旁的休闲山庄有很多人在唱歌跳舞(乡上有规定:防汛期间不得在危险地段举行大的群众聚会),他立即找到山庄老板彭仕达告知当晚雨情,要求马上疏散群众,彭仕达满口答应。当时有6个人离开了休闲山庄。学佳纳尔布离开山庄,去通知其他村民。

22时左右,天降大雨,随后全村停电,联欢人群从院坝转到山庄二楼,点上蜡烛继续唱歌跳舞。22时30分左右,泥石流发生,现场仅有在一楼的4人侥幸逃脱,二楼的51人罹难或失踪。

在灾害发生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记者两度深入丹巴灾区采访调查后发现,“7·11”灾害发生之前,省、州、县的有关预警是准确、及时的,其间有90分钟时间可以用来规避灾难。然而,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接力赛,到了最后一棒却出了问题。

《巴底乡地质灾害监测点岗位责任书》规定:被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村为单位,村主要领导为监测责任人。巴底乡党委书记周良云告诉记者,乡上规定,在防汛期间,各村主要干部离开村子一天以上必须向乡党委请假。但是,灾情发生的当天,水卡子村主任朗多尔吉到外地打工,没有跟乡上请假。

通讯不畅、预警手段落后。全乡有22个行政村,1094户、5115人,居住很分散,有时候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得花几个小时。乡上没有一部汽车,大多数乡干部到各个村监测水情、安排工作靠的都是两条腿,十分费时。有情况只能靠放鞭炮、敲锣打鼓传递消息。

周良云告诉记者,在泥石流袭击山庄前40分钟,山沟顶部已经发现了泥石流,但是由于不通电话,山顶的人无法和山下的人取得联系,即使从山顶一口气跑下来,起码也要1个多小时。

7月11日晚发生泥石流后,由于乡上没有固定电话,无法联络丹巴县城,为了及时给县里报告灾情,乡干部摸黑爬上附近的高山,从22时折腾到次日凌晨1点左右,才靠着手机断断续续的信号将灾情报告给县里。(《文汇报》2003.8.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