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球呆子”应学会交流

2003-08-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伯明翰世锦赛每场比赛结束,国际羽联都要组织新闻官采访,把参赛选手的赛后感受迅速记录并打印出来,放在新闻中心供各国记者采用。如今比赛全部结束,中国队拿下3块金牌,但回头数数,除了陈宏第一次出场击败德国选手罗赫后接受了国际羽联的采访外,没有一位中国队选手对国际羽联发表“感言”,哪怕只是“只言片语”。

新闻发布会会场,所有的风光几乎都被皮特·盖德、马尔廷以及马来西亚小伙黄综翰等人抢了去。中国队员除了还是“小孩”的鲍春来之外,其余“明星队员”都没有光顾过位于三楼的新闻中心。

所以,不少外国记者表示:中国队太神秘了。被夏煊泽淘汰的丹麦名将约那森更是直言:“我很尊敬中国球员,但他们好像太严肃了。比赛结束时,很难和他们取得交流,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中国队有自己的翻译,如果队员心里有“外交”这个概念,语言绝对不是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很明显,长时间封闭单调的集训,造成了中国球员缺乏乐于展现自我风采的意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书生只能成为穷经皓首、脱离现实的书呆子。同样的道理,如果依旧坚持“唯有冠军是真理,管他春夏与秋冬”的信条,我们的羽毛球运动员,迟早会沦为“打球机器”甚至是“球呆子”。

金牌之外,我们似乎也应补一补这方面的课!(《解放日报》2003.8.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