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北血吸虫病疫区调查

2003-09-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据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调查统计,中国现有血吸虫病病人81万,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区及四川、云南部分山区较为严重。

疫区内的村民

在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血吸虫病没有消失过。含有“钉螺”的干渠面积有669.5亩,70%的支渠有钉螺,一对钉螺一年可繁殖200多对,呈几何级数增加,在有阳性钉螺的水域,“凡是人畜到达的地方都有可能感染”。全镇54320亩的耕地面积中,水田占到32110亩。对普通村民来说,在门前的河里刷刷衣服洗洗菜都不怎么安全。“如果自我保护得好,两三年得一次,弄不好的话年年得。”镇血防站站长施昌光说,“一个晚血病人就是一个特困户。”

难以断裂的链条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链中,从理论上讲阻断任何一个环节就能彻底消灭疾病。”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张映皓介绍,“但现实中没有哪个环节能100%被阻断。”由传染源粪便排放的虫卵在水中与钉螺相遇,温度适宜时钉螺排出尾蚴形成疫水,因此,“血防工作相应的四大环节为控制粪便、消灭钉螺、疫水管理和治疗病人。”但是哺乳动物范围广泛,“疫区内的猪、牛、老鼠都可能是传染源。”一头耕牛相当于50到100个成人的排便量,“野粪难以管理”。

“近几年洪涝灾害加剧促成了血吸虫的流行。”“洪水汹涌时一片汪洋,疫水迅速扩散,钉螺随水漂流。”结果造成钉螺面积增大。在防汛的关键阶段,为了控制水情,部分地方采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措施,疫区被炸毁的民垸助长了血吸虫扩散。

投入的缺口

50年代全民动员“送瘟神”,开新渠、填旧渠,同时大面积围湖造田,断绝钉螺的生存环境。“当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些办法今天并不能移植,因为“水利系统经过几十年建设基本定型,填沟渠变得不现实,围湖造田则破坏了生态平衡。”现在水利结合灭螺主要是“水改旱”,同时把有钉螺的低洼低产田改造成渔池。在国家强调的“综合防治”中,药物化疗、农村生态环境改造、人畜同步治疗都成为血防的系统工程。以目前的治理难度来看,“消灭血吸虫不是三五年的事”。血吸虫病本是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全额拨款的“全额单位”,但潜江市一年需要灭螺药物氯硝柳胺200~300吨,按照每吨3万多元的售价计算,一年所需药费为100万元,由于经费所限每年投入的药物只有十来吨。投入的不足同样影响到血防队伍的质量。

重启制度之门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被张映皓看作是“血防工作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得到重视”的标志。”

正在商议中的《湖北省2003~200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特别提到从2004年起将血防经费预算增加到4000万元,实行疫情监测与预警机制。

国家“南水北调”规划中,湖北作为中线工程将通过“引江济汉”对汉江水位进行补充,长江流域含钉螺水域极可能因此污染汉江。“省血防办提出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均采取措施进行汉江中下游血防综合治理。”对省内疫情严重的四湖区域重点综合治理,扩散钉螺涵闸改造项目,对全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阳新县富河治理,“每项工程的投入都有上亿元,希望从根子上消灭血吸虫”。(《三联生活周刊》2003年第38、39合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