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大学排行榜改革的启示

2003-09-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目前,中国出现了不少大学排行榜。但由于各大学很少公开它的各种办学数据,这使得排行榜的编制者,只好东拼西凑一些数据,搞出一些大相径庭的排行榜,因而常常遭到非议,认为它缺少科学根据,会误导考生。

中国大学的排行榜实际上是对美国大学排行榜的模仿。在美国,最著名的排行榜要算是每年夏天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那个。它按学校的性质分类,对不同的学校和学科进行排列,为考生申请学校提供指南和参考。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这一排行榜已经成为美国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的一个主要指南。因而,大学管理者不得不围绕着它的评估指标,来保持和改善自己的地位。在这些指标中,占大头的都是一些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改变的硬指标,如比重占25%的同行评价或曰学术声誉、比重占20%的师资构成。于是,一些学校就在那些略有弹性的指标上下功夫,其中一项便是实际报到率。因为美国的大学全部是自主录取,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数所、甚至十几所大学,这意味着他可能被这些大学同时录取,但他只能选择其中一所。这样就形成了实际报到数比录取数要低的现象,两者差距越小,说明学校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说明学校吸引力越小。

美国各高校为提高这一比例,改善自己的排名,纷纷采取提前录取的招数,在正式招生开始之前,便以各种条件诱使学生承诺只选择本校。这样,实际报到率就可以大为提高。在一些常青藤大学中,40%的新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被事先锁定的。

显然,这一做法的受害者是广大的申请者,因为当他们以为自己在竞争100名新生名额时,实际上,已有40个名额不复存在;而且,对提前录取者也未必是最好的方案,由于过早定了“婆家”,他可能失去了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学校。针对这一做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行榜编辑毅然决定,从今年开始,从学校评估体系中剔除实际报到率这一指标。

这一小插曲说明,一个好的排行榜,不仅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和客观的分析之上,而且还必须时时刻刻以自己服务的对象(考生及其家长)为上,不断地根据新的情况对自己的指标进行修正和调整,尽量使学生能够多少改善其在与校方选择博弈中的弱势地位。真希望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编制者能够从美国的同行中,学会他们的敬业精神,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赚钱之道。(《看世界》2003年第10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