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俊以成“名”内幕

2003-10-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去年底,素有“词坛怪才”之称的张俊以,因涉嫌巨额诈骗,被北京市公安机关拘留。有人说张俊以是靠和李谷一的一张合影成名的,其实,张的出道得益于赵本山。

赵本山推出张俊以

1985年的秋天,赵本山和黄小娟所在的辽宁省铁岭曲艺团到辽源进行为期五天的演出。此前,1984年,张俊以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见习记者,利用一次出差机会在长春“闯关”见到了赵本山。张对东北二人转的知识与他朗朗上口的诗歌,让赵本山大感意外。当时赵和张合了影并题字。一年后,张迫切希望再见赵本山。好不容易张才弄到一张最后一排坐席上的票子。

张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全场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挽留赵本山再为他们演一个节目时,赵本山居然当众说道:“诸位观众,我在辽源还有一位小朋友张俊以!他是个有才气的小同学,能够出口成词,很了不起。如果你来了,就请上来,和大家见见面。”

张俊以大吃一惊。这件事对张来说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张多年积聚在心底的表现欲望爆发了:他从坐席冲上台,流出了感动的泪。他要把自己肚子里多年积蓄的文才诗意来个淋漓尽致的大发挥:“目光和目光碰撞,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笑声和笑声碰撞,蹦起一汪欢笑的海洋。理解和理解碰撞,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你用理解撞我,我用理解撞你,让我们拥抱在理解的土地上……”

张经过这样一场意外的节目,在辽源山城里成了个小有名气的人。

记者摇身变导演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1996年冬天,张作为《经济信息报》的记者,拓展了活动的空间。

1993年,一个意外的机会,让他得以与中央电视台的导演老P结识。1994年春天,他终于利用种种关系,在大连完成了他向电视进军的第一个大胆的梦想——组织策划了一场《大连的春潮》晚会。这是张从诗坛跳到电视晚会舞台的一个起点。此后,张又在海南筹划和组织了另一台大型歌舞晚会《南海之夜》。这次,张请到了东北歌手那英前来助阵。

梅地亚攀上大胡子

1995年冬天,张得知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正在排练,连开了几个夜车,要将自己几年来最满意的诗歌作品送到北京去。好不容易,张被一位在吉林演出走穴时结识的龙套演员带进梅地亚。在一间很不起眼的房间前,张撞门找到导演组。在被总导演大胡子赵安否决十几首新诗旧诗后,张绝望地说:“莫非连一首歌词挤上去的可能都没有了吗?”当赵安想起有首《贺年卡》的歌词较差时,张冒出一句“什么歌我不能写?”并当场发挥,把一首让赵安苦苦愁了多日的《贺年卡》歌词说得天花乱坠,赵安当即首肯。也就是从这时起,张的歌词得到了上央视春节晚会的殊荣。

名人题词公开发表

1994年4月,张在天南海北组织歌舞晚会的间歇,又开始另一新领域的拓展:广泛结交名人和名流。

张最想求见的人,首先是隐居在北京城郊的著名女作家谢女士。见一次谢女士可非容易之事。但是,张以他的神通,最后总算如愿以偿。张的长处就在于他有一张和任何人都容易沟通的笑脸。老作家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从东北风尘仆仆前来叩门的年轻诗人。特别是当她听到张一字不差地背诵起她从前写过的童谣和儿歌时,她很高兴,不仅破例和张在幽静的书屋里谈了几个小时,而且亲笔给张题了词。此后,张俊以分别拜见了著名作家臧老、贺老、作曲家李老,并获得题词。

1996年夏天,张把上述四位京城名人给他题写的珍贵题词,一股脑儿公开发表在南京出版的一本《东方明星》文艺月刊上。张的聪明不仅体现在他喜欢到处结交名人上,而且善于炒作。张后来走的成名之路,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悄悄起步的。

在童话中长大

张俊以好不容易跻身到“业余导演”的行列中来,但也发现如果没有钱,即使再有才华,也是一事无成。这样,他下海经商了。

1998年,经过两年多的拼搏,张在北京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坚固的经商基地——他花费巨资在安苑北里25号吉林大厦,租下了整整一个楼层的数十间房子,正式在京打出了郑泰药业集团公司的牌子,成了这家注册资金惊人的大公司的老总。

(《北京娱乐信报》2003.9.28胡劲华整理自《大鳄张俊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