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造兵司令”送兵记

2003-10-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纪委书记决定“造兵”

李光华,1952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因为他任劳任怨、积极上进,入了党,提了干。转业后,李光华被安置到铁路系统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初,李光华已成为长沙市铁路经济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一天晚上,生活依然俭朴的李光华参加一个由昔日战友、同学组织的聚会,一些从前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差的战友、同学,一个个已经家财百万,而他却还在为孩子几万块钱的学费发愁。李光华的心灵开始失衡,此后,他常常苦思冥想如何过上富裕生活。

90年代后期,大学生取消分配,上大学也不一定能安排工作,而从部队转业的人则大多能顺利地分配工作。因此,每到征兵时,职工们千方百计找门路把子女送到部队去当兵。李光华知道,在正常的征兵渠道外,某些有一定职权的人手里另外掌握有一部分征兵指标:“可不可以让那些愿意花钱的人‘走后门’当上兵,从中捞取钱财呢?”为了求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李光华特意找了许多老战友了解情况,还专程到一些部队了解征兵的内幕。他发现,“特招兵”在部队办手续时缺乏函接,因此决定:“采用假兵指标蒙人,从中套取钱财!”

组织团伙批量“造兵”

1998年冬季征兵开始,李光华揽到了第一单“生意”。这是娄底火车站的两名待业青年,他们的父母听说李光华有招兵指标,当即承诺愿意出钱,只要把孩子送到部队就行。李光华经过一番周折,这两位既没有参加体检,也没有参加政审的年轻人果真如愿以偿去了部队。

一天,李光华遇到娄底市武装部的小车司机陶志平,两人当即商量组织一班人马专门“造兵”。不久,铁路职工赵新军等人也加入了他们的“造兵”团伙。

李光华凭自己在部队多年的老关系,一步步地向部队渗透,有的送些土特产,请求老领导通融通融,有的则直接送钱。他先是通过熟人,把相关表格样品弄来,再请人秘密打印、复制,很快,大量的“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入伍通知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登记表”等表格成批送到了李光华和他的同伴手里。他们又请来刻章高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刻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某部队、某师司令部军务科等公章。

“造兵”三十索钱百万

1999年冬季征兵如期而至,李某、张某等7户人家,携着巨款拥进了李光华的家门。收到钱后,李光华就轰轰烈烈地启动了他们的“造兵”工具。通过一番精心操作,7名社会青年就成了解放军战士,分别被送到某省武警、某国防科大、某部队服役。李光华等人从中收了28.4万元的所谓指标费。尝到了甜头的李光华,胃口便越来越大,一次又一次大肆承揽“造兵”业务。

李光华还应“顾客”的要求,及时开发服务新品种:直接办退伍证。邵阳铁路职工子弟赵某交了3.36万元之后,李光华为从未去过部队服役的他办了退伍手续,还配套办好了退伍军人需要的一切证件。2001年下半年,李光华等人又为未去部队呆过一天的肖某等4人直接办好了退伍手续。

到2002年春,李光华等6人作案上百次,为近30名社会青年办理了假入伍或退伍手续,索取钱款达130万元。

教训沉痛

2002年春,娄底市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即组织警力迅速出击。经过长达10个月的侦查,办案人员突破了一道道难关,李光华等人的一桩桩犯罪事实相继浮出水面。

2003年7月24日,娄底市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以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伪造武装部队公文、印章罪,行贿罪等判处李光华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力一年,其他5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至6年。

这起在湖南乃至全国前所未闻的大案,令人触目惊心!他们并不高明的造假伎俩为什么能一次次地得逞?正是因为征兵、退伍、调兵手续的管理和监督在制度方面存在着漏洞,使得犯罪团伙有空子可钻。这个案件给我们的教训太沉重了。(《特殊园丁》2003年第10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