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藏彝走廊:思想的源地

2003-12-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藏彝走廊示意图

在我国西南部川、滇、藏三省区毗邻处,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对于从事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学者来说,这个地方是令人神往的思想源地。

在这块长约1200公里,宽约750公里的区域内,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江肩并肩自北向南穿流而过。自古以来,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里世代繁衍、交往、迁徙,为后人保留下了大量古老文化的信息,日积月累,形成一条特殊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其中很大一部分至今仍然以原生形态“活”着——在泸沽湖的摩梭人和鲜水河流域的藏族族群扎巴人中,迄今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在北端的高原,不仅保留着藏传佛教现存的所有教派,而且还存在着于西藏地区已完全消失的觉囊派,甚至藏传佛教传入以前最古老的苯教也在这里较好地保存着;在南端纳西族中,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

费孝通先生在1980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藏彝走廊”概念:“我们以康定为中心向北向南大体划出一条走廊。这条走廊正处于彝藏之间,沉淀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源地。”(《光明日报》2003.1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