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犯罪人的心理画像

2004-01-0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李玫瑾教授

上世纪5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些警官认为,在侦查过程中和犯罪人打交道,应该研究犯罪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规律,于是申请了项目。

50年代中期,联邦调查局在这个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行为科学部,专门研究犯罪人的行为规律,如今国际刑警组织中有一个犯罪智能分析的机构,就是在行为科学部的基础上作这一类的研究。但是在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最缺乏的就是可供研究的案例。   ——李玫瑾

在此之前,我以为“变态杀人狂”或者“杀人恶魔”,只存在于西方世界。可现在,他们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杨新海跨4省抢劫、强奸作案25起,杀67人,一些被害者被全家灭门;黄勇以网络诱杀17名花季中学生;马勇等人诱骗杀害12名求职少女。这些变态杀人狂和杀人恶魔作案究竟有没有规律?他们为什么能长时间作案不被发现?公安人员难道对他们真的就没有办法吗?怎样才能破译他们的犯罪心理?

2003年底,我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采访了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现场没有物理痕迹,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痕迹”

45岁的李玫瑾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犯罪心理画像了,目前正在带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生。

李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犯罪的整个状态和过去不一样了,人员是流动的,人是失控的,有时光根据一个作案现场,根本无法破案,而且犯罪人越来越了解反侦查的方式,很多犯罪人在作案当中都有很明显的反侦查意识。

“像在河北沧州落网的杨新海,他跨越四省杀害67人,但在犯罪现场却几乎不留自己的任何痕迹,包括精液。他射精时都把精液射在一块布里带走,不留在受害人身体里。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在犯罪现场采到物理方面的证据越来越难,但实际上,现场没有留下物理痕迹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痕迹,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犯罪人的这种作案方式,来判断作案人可能具有哪些背景。”她说。

李教授用心理画像的方式,给我描述了河南黄勇杀害17名中学生的案子。

黄勇诱骗受害人的对象是比较单纯的中学生,根据黄勇作案的情节,即他怎样寻找受害人以及他作案的方式可以判断,第一,黄勇知道隐藏自己,所以他智商没有问题;第二,黄勇知道怎样去接近受害人,这里有两个特征,首先,他很聪明,所以他知道怎样去诱骗受害人;其次,他不具有暴力攻击别人的能力,他才要诱骗受害人;所以黄勇的外形不会非常高大,必定是个身材瘦弱的人。

那么黄勇为什么会把人诱骗来都杀掉呢?从犯罪心理研究,他必定有这样一个背景:就是他不擅长和别人打交道,是一个比较封闭比较自我的人,但却又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人的心理活动都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如果在外界刺激不够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想像,就是常说的白日梦。当他想做一件事情做起来很难时,他就会想像这件事情怎么做,做成了会怎样,并从中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经常出现在生活不太顺利的人身上。最初曾有人说黄勇有女朋友而且当过兵,李教授根本不相信。后来知道,黄勇没有这些经历。李教授说,那就对了。因为这些东西印证了黄勇不可能交女朋友,他要交女朋友就有事干了,他是没事干才会琢磨这个事情。

我问李教授:“为什么他只诱骗男孩子呢?”

李教授说:“因为他诱骗女孩子,女孩子不会跟他走,对他有防备心。后来他也说了,他曾经找过女孩,都失败了。”

黄勇自我封闭,外形瘦弱,生活中无能而且无力,但是他又有着很好的智力。这个时候,一个电视片就可能唤起他的一种冲动。他想做一个杀手,他觉得做个杀手是很了不起的。

“他的这种想像在生活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越来越强烈,他不和社会交往,一个人独居,每天就管家里那点地,干完就没事了,所以最后他就会发展到去实施自己的想像,用他的实施来满足他想像了多年的计划。”

李教授用黄勇的案子向我说明,犯罪人的心理发展是有轨迹的,可以通过他作案的方式来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具有哪些个人心理方面的特征,犯罪心理画像实际上就是对一个不知名的嫌疑人的一个心理特征方面的分析。现场有物理痕迹的话,可以进行分析,如果没有物理痕迹,本身就说明留下了犯罪人的心理特点,这个人有可能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甚至可能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李教授说:“我们不要以为某个人犯罪是因为今天看了什么东西才犯罪的,那是一种类型,但是很多犯罪心理尤其是变态犯罪心理不是这样的,变态犯罪有很多会涉及到很久远的过去,与他的性格发展和人生发展都有关系。”

“现在变态的案子是不是越来越多了?”我问。

李教授认为:“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过去报得少,现在报道出来了,人们就会非常震惊。其实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这类犯罪。”

“是不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发展到极致就成了变态了?”

李教授回答:“是这样。变态和精神病有关系,但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不要以为一提到变态就不负刑事责任,很多变态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比如你喝了酒开车,你喝醉的情况下就是你的变态而不是你的常态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要负刑事责任。像黄勇是属于典型的智力正常,心态正常,但是他犯罪的这种兴趣是不正常的,他想做一个杀手,他追求这种兴趣点,那绝对不正常,其他方面都正常。”

“犯罪人自己是止不住的,他是人,就总会有漏洞,只要他做下去了,就会落网”

有报道说,黄勇住的地方是一个很僻静的地方,他从来不和人交往,村里人都说知道这个人但是不太了解,问村长,村长还说这人挺有礼貌的。

“他属于不惹事生非,不抻头不露面,不去招惹别人的人,他只招惹他认准的受害者,他对受害人招惹的方式也是非常机智非常巧妙的,他先给人指点一下怎样过关,然后让他们到他家去做这个游戏,所以最后如果不是那个孩子逃出来,这个案子可能还会继续。”李教授说得很肯定。

“那么公安机关在这方面应该做些什么?”我问。

“遇到这种问题你就应当建立一定的预警机制,比如通过电视或其他媒体告诉大家,这个时候社会就会警觉了。”

“那犯罪人不也警觉了,就抓不到这个罪犯了?”

“罪犯迟早会暴露的,所有的犯罪案件都是这样。只要是系列性案件,无论做得多巧妙,早晚都能破,这也是一种犯罪心理。犯罪人只要某一件事情做成了,他就会有一个兴奋体验,这个兴奋体验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比如你刚学会开车,刚学会溜冰,你就老想做,然后你开车开得很烦了就不想开了,但是过了很长时间一旦摸车你还会特兴奋,只要有车在你面前你就想去开,这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叫成瘾现象。

“成瘾现象在很多行为当中都存在,犯罪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像抢银行,有很多犯罪分子都想过,把这个银行抢了,我一辈子再也不干了,你抓不着我的。但是不对,很多人抢完了,他一旦没钱首先想到的就是抢银行,所以这种犯罪心理决定了犯罪人最后肯定要自投罗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侦查人员有时破不了案子容易烦,我就和他们讲,要有耐心,一个案子破不破不在于眼前,有很多好的优秀的警察,四年甚至十年办一个案子,像美国有些警察,他会办一辈子的,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警察。”

“中国的体制恐怕不会给警察这种机会吧,经常要限期破案呢。”我很怀疑。

“我可以告诉你,就是在中国的体制下,也有这样优秀的警察,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刑警,他有一个案子没破,当时一个女孩在家被砸死,脑部被砸得稀烂,他觉得应该是熟人作案,但是做了很多调查最后都没有证据。他始终不服这个事情,他认为该分析到的范围都包括了,就是没破,他一直在想这个事情,结果特别偶然的一个信息让他撞上了。四年半之后,几乎都没有线索了,已经很难再破了,有一个女孩来报案,说她交了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特霸道,她就不想再跟他好了,结果这个男朋友老缠着她,威胁她,说小心点,半夜三更,把你砸死。就这么一句话传到这个刑警耳朵里了,他马上把这个人找来,结果这个人就是原来那个被害者的弟弟,这个案子四年半才破的。你看,就这么一个信息。

“所以说好的警察、优秀的警察,真的就是这样,你不要着急,不要以为死了的案子没破就多灰心,只要你关注,把这个案子牢牢记在心里,今后有类似的信息一出现,案子就能破。”

“你刚才说的那个杨新海,如果他始终反侦查意识很强,没有漏洞,是不是就永远抓不住?”

“我们曾经分析过这个案子,当时我对这个案子大致归纳了几点,到现在我最遗憾的是我没机会见到他本人,而当时分析的几个特征后来全对上了,这个人的身高、外形,包括他的特点。当时我判断这个人应该是有前科,这个后来也证实确实有前科,他在监狱蹲过。”

“为什么会认为他有前科?”

“从作案的手段你就可以看出他有前科,没有前科的人作案大多有变态特点,没有变态特点又非常残酷无情的,多数都是对社会没有任何情感的人,就是说这个人应该早年就犯罪,多次受过处理,他才会这样作案。”

“像杨新海这个人,尽管他反侦查能力和意识都相当强,但最后还是落网了。这就是我刚才讲的,犯罪人自己是止不住的,他是人,他就总会有漏洞,只要他做下去了,他就会落网。”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是却不了解在那之前的东西”

“现在咱们还讲黄勇,我们再给他向前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封闭自我,为什么容易陷入想像,为什么会接受这种暴力性?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他的抚养方式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某种抚养方式会造就这样的人格。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冷淡,对孩子很少言语交流,对孩子的轻视,那么这个孩子在没有人疼、没有人爱的情况下,他才会封闭自我,他从来没有被人鼓励过,从来没有被人正视过,也从来不知道他的自信在哪,他才会出现后来那样的发展。

“你要真正想研究预防这类人的犯罪心理,那我就要告诉社会,抓孩子小时候的抚养教育方式,这个抚养方式应该是决定人性格很关键的东西,而性格发展是决定他后来出现这些行为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黄勇犯罪就是因为看了个暴力片子,其实搞心理学的知道,暴力片只是一个导火索。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是却不了解在那之前的东西,觉得太遥远了。我说不对,你忽略长期形成的原因,这样的人还会再出现。”

我立刻问:“当初在动物园向熊泼硫酸的那个大学生,是不是也属于心理问题?”

“是这样,他的抚养方式也有问题,他想做一件事情就去做,什么都不想,他不会觉得这样做残酷残忍。对一些人来讲,没有亲情的体验,他就不会移情,有亲情的体验,他才会移情。

“当然心理疾病有时就像感冒一样,人有时候会有一种无名的抑郁,无名的烦恼,这或是一种生理上的变化,或是一种潜意识的发作,都可能导致反常行为。但是,这时如果有一件事情吸引你,或者有个什么事来干预你,或者你去求医,借助外部的干预就能度过这段时间,你熬过这段就会很好。”

“黄勇如果在这之前求助,是不是也不会做这样的案子?”

“黄勇不是这个问题,我觉得黄勇早年如果有机会当兵,或者去干一件什么事情,让他获得某些成功,他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他不是觉得杀手特酷吗,那么在当兵时大量的精力都要被释放,艰苦的训练会缓解他这种英雄梦想的压力,从身体上去消耗他这种心理上的郁闷,可是他没有这个过程,而他却渴望当兵。其实很多带有变态类型案的犯罪人都曾经梦想当个警察。很怪,越是这种人,他的抱负心越强,所谓的抱负是指成功的抱负,当有了挫折感之后,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他这种抱负,这种人大多数表现欲望是很强的,人是有差异的,所以犯罪人也有差异,我们就要研究这种心理。”(《中国青年报》2003.12.3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