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万圣书园的“愤怒”

2004-02-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北京海淀这块“一砖头就能砸到俩博士、仨教授”的地方,刘苏里算不上什么名人,但他创办和经营了十载的万圣书园却在这一带,甚至在整个北京城赫赫有名。曾有爱书人撰文:“作为一家以经营社科类学术著作为主的民营书店,它丰富的学术养分滋养了一批批孜孜不倦的知识分子,万圣在北京读书圈里口碑甚佳。”季羡林老先生也在一次文化沙龙上讲,海淀三家民营书店,万圣书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1983年,刘苏里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0年后,创办万圣书园。他希望用开书店的方式给喜欢经典、喜欢传统的人保留一块地方。“干这一行最大的乐趣是,从你手上贩卖出大量的知识,卖给了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然而毕竟是下海,苦恼随之而生。在一次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有关《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的讨论会上,刘苏里愤怒的差点儿拍起了桌子:“这个行业(图书出版发行业)几乎是最落后的行业!……在这一行里,民营企业遭遇的不公平太多了!”从“红帽子”到“二渠道”,再到今天的“民营书业”,万圣的头上一直顶着各种各样的“帽子”,而这些帽子的背后则是无处不在的歧视性待遇。

1993年的万圣书园,在法律上不属于创办者。按照当时的政策,民营资本想涉足图书出版业,必须找一个国有单位挂靠。万圣书园找到了某部委下属的一家公司作主管单位,带上了一顶集体企业的“红帽子”。这样,刘苏里必须每年向主管单位上缴“管理费”,而“它实质上又为你做不了什么,只是年检的时候盖两个章子”。“更要害的是产权不明,因为从法律意义上讲,那不是你的财产,是集体的财产。”因为这顶不得不戴的“红帽子”,“许多企业最后都完蛋了。”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确认“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圣书园摘掉了它顶了四年的“红帽子”。但“二渠道”(“一渠道”为国营书店)的帽子依然带在万圣头上,依然面临着“能卖什么,不能卖什么以及你不能卖,另外的人能卖的问题”。

教材是图书行业中利润率最大的类别之一,但民营书业对此不能染指。一般图书的流通方面,民营书业和国营书店“平分秋色”,但在税收上,新华书店有返税,民营书店却没有。

刘苏里曾多次接到海外的邀请函,邀其考察,却都不被批准,因为万圣书园是一家民营书店。

民营书业遇到的更大阻力还在于融资。“一个成功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怎么可能不融资?行内公认国营书店的信用低于民营,但为什么它能贷来款,民营的却非常困难?”刘苏里说,许多企业因为融资渠道不通,“贷款下不来就非法融资,非法借贷。”很多人为这个事情付出了代价。

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为取消民营书业“二渠道”的帽子做出了努力。但是,即使政府法规明确表态,平时交易中那种歧视性的观念依然难以破除。“直到今天,依然有出版社在供货单上写着‘民营书店,款到发货’。”

就像一个国家要扶持芭蕾舞、交响乐队一样,很多国家都对小型的独立书店有扶持政策,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小型独立书店由于自身的特色,其作用不容忽视。

刘苏里说:“我们现在其实并不期望扶持和优惠,我所希望的,只是公平。”他还说:“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融入世界,政策方面的空间一年比一年好,我看到了许多光明的东西,我很看好下一步的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1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