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忆武衡二三事

2004-03-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武衡

武老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我正是从他身上才懂得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有英雄。

威武不屈 我第一次见到武衡,是在“文革”刚开始的批斗“走资派”大会上,内容大概是追问“韩光反党集团”,要求韩光等领导人“交待”。当会场高呼“打倒韩光反党集团”时,只见韩光和武衡拒绝举手。于是他们被狠狠地按下头,扩音器中“打倒”之声此起彼伏。随后质问:“为什么不举手?!”武衡强硬地回答:“我们工作中可能有错误,但我们不反党,也没有集团。”“如果长期以来是在一个‘反党集团’的领导下,那么怎么看待在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科技界取得的成绩?”于是武衡几乎成为每次批斗的重点人物,被称为“死硬派”、“死不悔改的走资派”、“顽固分子”。

罢饭 1993年2月,中科院地学部组织咨询组实地考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

考察过程中,由于武衡同志参加,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为此他特别叮嘱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此行他的身份是科学家,请不要对他搞“特殊”。

有一天院士专家咨询组到达某市,走进餐厅,看到满桌丰盛的饭菜,武老严肃地对管理干部说:我希望你们不要按“外宾”招待,这里只有普通科学家。谁知第二天、第三天中午依然是满桌酒菜。武衡同志再也忍不住了,他在距饭桌两三米处站住,表情沉重,双手扶着椅背良久,随后说:“把负责人叫来。”

当负责安排的同志来到后,他平静地说:“请你们把这一桌饭退掉,餐厅可以把它卖给其他客人。……如果不行,就请你们把它打包带走。”随后,武老离开餐厅另辟“食”径。有人劝武老,还是“下不为例”。武老回答,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们会认为你只是说说而已。对于武老这一举动,同行专家一致叫好。

讲究实际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科院与山东省干部群众共同奋战治理黄淮海平原取得可喜成绩。地方政府邀请武衡同志考察他们的工作成果,我有幸随行。武老注意到市、地、县陪同干部过多。就告诉下一站接待的地方官,不要那么多人陪,我们自己是可以找得到“县衙门”的。但事实证明他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第三天晚上,武老将当地一位领导同志请来,苦口婆心地讲解改变接待作风的重要性。然而,这些教诲抗不过已形成的习惯作风。第四天,武老仔细了解了后几站的路程及安排,然后和专家们商量后迅速调整了路线。

(《科学时报》3.1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