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拯救“墙壁上的博物馆”

2004-03-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敦煌莫高窟早在1987年11月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但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也指出:“主席团提请中国当局注意,这一文化遗产(壁画)面临危险,必须特殊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给记者拿出一大叠照片,将1908年和2002年同一位置的壁画照片进行比较,发现壁画退化的速度极

其惊人。比如156窟(唐代)前室北壁的墨书《莫高记》,上世纪60年代工作人员抄录时清晰可见,现在已经消失。许多壁画在起甲、脱落、褪色,有的甚至只剩下空空的岩壁。

樊锦诗说,莫高窟开凿于距今600至1600年间,之所以能存留到今天,全仰仗气候干燥和人流少,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的变化很小。但是开发旅游后,破坏了这种相对稳定的小环境。一项检测数据表明:40个人进洞参观半小时,洞窟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上升4摄氏度。

樊锦诗最先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并将这“墙壁上的博物馆”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到人们面前。樊锦诗说,一个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敦煌文物变化跟踪监测;再就是计划兴建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利用虚拟技术,达到既有效保护文物,又能给观众揭秘并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

专家们提出,未来的保护利用设施应该建在地下或者半地下,这样才不会破坏莫高窟周围的整体风貌。

在2003年的两会上,樊锦诗第一次递交了《关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提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中国青年报》3.2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