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理“红顶商人”中央再度发力

2004-04-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红顶商人”,是舆论给予那些掌握公共权力、同时又从事企业经营者的一个形象称谓。

官员经商已是第三波

官员到企业兼职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中央也不断下发各种文件对此现象进行规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第一波官员“下海”浪潮,全国各级党、政、司法机关

多用财政经费和银行贷款投资开办公司,其中又以综合性、金融性和流通领域的公司居多。因这些“政企不分”、“官商不分”的新公司对经济秩序的破坏,中共中央、国务院遂于1988年10月3日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二轮官员下海浪潮再起。

进入21世纪的“红顶商人”,已是被观察者称作第三轮下海潮中的弄潮儿。正是在禁止官员经商的法规、文件不断出台之际,第三轮下海潮呈现了自己组织化、制度化的时代特征。

权贵资本主义正在形成?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史卫民认为,官员在企业兼职是政府与企业恶性互动的一个结果。政府官员受利益驱动,愿意扮演亦官亦商的角色,而企业也有要官员兼职的需求。

原因在于,如果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没有确立,政府的权力仍然无限,行政力量仍然在管制或干预市场,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就可能遭受各个部门的吃拿卡要和政策限制,那么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企业也希望有官员兼职,为他们摆平各种关系,争取政策优惠。

而官员也乐于到企业兼职,其利益是显而易见的。所谓的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的这种合谋,损害的是社会的公平。“‘红顶商人’现象反映了一个很危险的倾向。”它从一个侧面表征了我国的权贵资本主义正在形成。

“权贵资本主义”或“裙带资本主义”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谈及中国走向时经常用到的词汇。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已是不可逆的历史定局。但是,两者转轨过程中会出现岔道和弯路,其中之一就是离开建立规范、公正的、有利于大众的市场经济方向,走上所谓的裙带资本主义或权贵资本主义的道路。

存在回潮可能

也许正是觉察到这种危险,又一轮自上而下的对“红顶商人”的清理工作已经开始。但效果如何,尚难预料。清理官员在企业兼职的运动已经开展过多次,但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少有官员因此而受到处分。

这与香港的“黄河生事件”形成鲜明对比。1999年6月,香港媒体调查得知,时任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长的黄河生,其妻子郑丽容在湾仔开设了一间税务公司,为各大小公司提供各类报税服务。该公司所在物业的业主就是黄河生夫妇合组的“企业代理有限公司”,黄河生个人拥有“企业代理有限公司”的一份股份,间接与“税务公司”存在关系,却没有申报。此外,黄河生违反内部规定,先后七次直接处理其妻公司代表的税务个案。虽然没有证据显示黄河生工作当中有徇私行为,但他还是因此而被解雇。

而在内地,“即便有人因此受到处分,地方官员也认为是撞到枪口上的小概率事件。纸面上的规定和地方政府的实际导向不一样,这一点地方官员很清楚。当看到高层领导也是‘红顶商人’时,他们会固化这种判断。”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副研究员王胜光说。

经验表明,清理整顿任重道远。因此,能否巩固这次清理整顿的成绩,防止回潮,人们拭目以待。

(《新闻周刊》3.2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