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府高参”亮相前台

2004-04-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与新中国同龄,但却鲜为人知的群体。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再到最近的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其背后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

4月8日,低调了55年的中国“参事”走上新闻发布会,首次向社会介绍了自己的性质及工作

情况。

直谏总理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告诉记者,与其他智囊机构相比,参事是以个人身份参政谏言,并以“直通车”形式传递至高层。“比如我们有关艾滋病的建议就直接递交给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间没有任何障碍。”“对政府执行的政策提出建议和意见,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通过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透露出来的信息,以及参事们平时的观察分析,可以确定本年度的工作重点。把课题上报国务院办公厅并经其批准后,参事就到基层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

目前,国务院参事室的35名参事共分为七个小组,涉及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农林水利等领域。

值得铭记的努力

除了国务院参事室,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11个省辖市都有相应的参事机构。全国共有参事1000多名,包括35名国务院参事。

安徽省政府参事郭崇毅,1979年认真分析了肥西县实行包产到户后粮食取得空前丰收的情况,三次上书中央,呼吁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1980年代初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省政府参事何开荫,长期关注农村,了解农村的现实和农民的疾苦,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提出农村税费改革,为如今已全面推行的税费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严格的遴选

目前,在国务院的参事中,1/3来源于科研院所,1/3来源于著名高校,其余则是国家环保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知识产权局等部委前任官员。

参事的遴选是非常严格的,参选人须符合四个条件:知名学者、60岁左右、参政议政能力强,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除了领取与原岗位相同的工资外,每月参事们还有一些津贴。一位资深参事用“清水衙门”来形容这里的状况。但参事们的政治待遇是不同一般的―――他们可以旁听全国人大会议、列席政协会议,并有机会与国务院负责人直接对话。

“亮相”背后的涵义

一位政治学专家说:“鲜为人知几十年的参事室主动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职责和改进目标,这符合现代政治的发展潮流。”“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机构能够负责任地向社会公开自己的工作情况,真正成为透明政府和责任政府。”

记者注意到,参事室“亮相”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这届政府对智囊机构和智囊人物异乎寻常的重视。不论是政治局还是国务院,频频邀请专家举行学习讲座和座谈会,其数量大大超过往年。温家宝特别强调,决策咨询将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决策层的这一系列举动,显然与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有关,问题日益复杂,现实难以把握,各种利益矛盾纠缠在一起,单凭听汇报、看文件、搞调研很难理清脉络、找到方向,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更多人的智慧,需要专门的人才提供专门的咨询。

(《南方周末》4.15吴晨光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