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活出良心与尊严(图)

2004-04-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上海东区一户普通市民的家里,出现了一批作家、导演和演员的身影。他们正在筹拍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家的主人章铸、罗凤仙夫妇。

20世纪90年代初,章铸还是上海纺织轴承一厂的电气工程师,妻子罗凤仙是同单位的电气工段长。夫妻俩最大的心愿是把即将从重点高中毕业的

儿子送到国外留学。他们不辞辛劳业余时间当起了“星期天工程师”,可挣来的钱距离儿子出国留学的费用还相差甚远。

1991年,罗凤仙认识了一个叫王杨的年轻人。听王杨说有“路道”可以买到原始股,章铸夫妇遂将10万元积蓄交给了他。3个月后,9000多元“红利”果真到手了。以后,他们先后向36位亲朋好友借债105万元,全都交给王杨买股票。

不料,借款陆续到期时,王杨却支支吾吾地拿不出钱来了。原来,他没做股票,把钱都花了。

失魂落魄的章铸夫妇向公安局报了案。几个月后,骗子被判无期徒刑,但却无法改变章铸夫妇背上105万元巨债的现实。

家境从小康坠入了赤贫。曾经摆放着家具、电器的屋子,徒留四壁……但凡值钱一些的,都被法院收缴抵债了。

章家的36位债主,除了兄弟姐妹外,都是工厂里的同事、好友。105万元全都是他们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巨大的犯罪感让章铸夫妇无时无刻不在痛苦里煎熬。

自觉名誉扫地,夫妻俩双双办理手续,离开了工厂。而此时,章铸的退休工资每月180元,罗凤仙220元,按这个收入,即使200年也还不清巨债。债主与他们用法律方式确立债物关系时,法院判决“暂缓执行”。

他们盘算过“死”,跳河、跳楼……然而,面对儿子和36位债主,善良的夫妻俩于心不忍,面对没有偿还一分一厘债务的现状,好强的夫妻俩更心有不甘。

从105万元血本无归的那一刻起,章铸夫妇就做好了被威逼、遭白眼、受嘲笑的准备。可万万没有想到,债主们虽然有的急白了头,有的和家人闹起了矛盾,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讨债,甚至连说一句责怪话的也没有。他们给章铸夫妇的,仍旧是尊重和期待。在这种善的力量支撑下,章铸夫妇的人生目标清晰了:“这辈子除了还债没有别的路。先还朋友,再还亲戚。先还年纪大、身体差、家庭困难的债主。即使到死也还不清,但也总算对别人有个表示。”

章铸做起了小生意,罗凤仙也在豫园商场当上了营业员,月工资400元。一年四季,他们的餐桌上永远是萝卜干、菜泡饭,一家三口从不敢添置新衣。就这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苦干又节衣缩食了一整年,到1995年年底终于攒下了一万元,每家还债1%。

一天,老厂长陈子凤一语点醒梦中人:“你既有技术又懂设计,为什么不发挥长处呢?”不久后,老厂长把章铸介绍到一家制药机械公司,负责电控系统的安装、调试。章铸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年过50的他成了全公司最忙、出差最多的人。

1996年还债2.2万元,1997年还债3.52万元,还债数目直线上升。1998年,章铸成立了东豪机电设备公司,生产药品批号打印机。

所谓“厂房”,就是家里7平方米的小厨房。没有车床,罗凤仙四处打听,终于联系到一家工厂,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3点可以使用他们的车床。于是,一天的劳作后,夫妻俩来到车床旁,争分夺秒地连干4小时。头晕目眩地收工时,还按照承诺,把机器擦得干干净净。章铸说:“我含辛茹苦成立这家公司,就是为了还债。”

随着公司的发展,夫妻俩加快了还债的速度。2001年,章铸夫妇拿到了一笔63万元的合同订单后,更为还债有望兴奋不已。2001年12月31日,105万元巨债终于全部还清。

艳艳灯火,照亮着兴奋的笑颜,夫妻俩向债主们一一敬酒致谢。罗凤仙的眼圈红了,章铸也哽咽了:“从今天起,我们可以重新抬头做人了!感谢大家的宽容和理解,为我们共同的胜利干杯!”

(《解放日报》4.16曹静等文)

章铸给记者看记录着10年还债进程的记录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