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统文化命运决定于“提炼”

2004-05-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韩国欲就“端午祭”申遗,引发国内“保卫端午节”的呼声;华中科技大学将《道德经》引入课堂,受到广泛欢迎。这两件事虽不搭界,却引出一个问题: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是决定传统文化命运的关键。

“端午风波”起因很多,但对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提炼偏于模糊、缺少时代感,是导

致端午节式微的隐患。长期以来,对端午节的文化提炼不外乎: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吃粽子(当然还有赛龙舟等)。这样的提炼,有文化上的偏颇和缺陷,如果以“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的洁身自好教育后人,恐怕远比单纯的爱国主义更有说服力和贴近性。

《道德经》受到大学生青睐,与讲授者的精心提炼有关。讲授者将《道德经》的八十一章逐一解析,注重贴近实际,结合大量的历史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道德经》的思想智慧就在身边。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何止对学生有益?

只要不懈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见解独到、令人信服、与时俱进的东西,小可以提高人文知识、道德修养和处世能力,大可以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如此必定能够赋予传统文化以应有的价值和久远的生命力。(《中国青年报》5.15钱跃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