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孙犁晚年的心态

2004-05-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晚年的孙犁有太多的伤感。早在1987年,孙犁就开始作着与人生告别的准备(《告别――新年试笔》)。1990年2月,在春节的鞭炮声中,他却感到“欢情已尽,生意全消”(《记春节》)。1993年,当他接到出版社送来的《孙犁文集》珍藏本,“忽然有一种满足感也是一种幻灭感”,他觉得这一套“印刷精美绝伦”、“装饰富丽

堂皇”的书是“我的骨灰盒”。1995年1月,他在《甲戌理书记》中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绝望心情 “故园消失,朋友凋零。还乡无日,就墓有期。哀身世之多艰,痛遭逢之匪易。隐身人海,徘徊方丈,凭窗远望,白云悠悠。伊人早逝,谁可告语。”正是在这个时候,孙犁在编定了自己最后一本作品集《曲终集》之后,突然宣布封笔了。

孙犁在身体条件还许可的情况下却不再读书,不再写作,不再接待客人。他不拆来信,更不回信。他甚至不理发、不刮脸,每天对着天花板枯坐。

孙犁在医院的病床上静卧了5年之后,2002年7月11日,终于告别了人世。我们不能过分苛求一位身心交瘁的老人。我们只是为孙犁最后的人生终结方式而感到惋惜。孙犁的生命的花完全可以继续地开放,然而却过早地凋谢了!

孙犁悲剧性的结局同他孤僻内向、优柔寡断的性格有关;同他具有较重的小农意识有关;也与他晚年的思想方法的偏执有关。他未能与时俱进,未对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一些传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变化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所以最后落得个“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 《中华读书报》5.2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