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神奇教练”孙海平

2004-09-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孙海平、刘翔师徒俩荣归故里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震惊了全世界。在他背后,有着一位神奇教练――孙海平

。弟子眼中:有人情味的师傅

按刘翔的叫法,孙海平不是教练,而是“师傅”。当初,正因为这位“师傅”慧眼独具,矮小单薄的刘翔才得以留在少年体校。那年,孙海平出差四处选拔苗子,等他回到莘庄基地,一个叫刘翔的男孩不见了,为此脾性温和的孙海平大发雷霆。后经过千辛万苦的寻找,上门反复做家长思想工作,刘翔才又跟着孙海平练跨栏。

有这样一个细节一直在莘庄训练基地里流传着。刘翔在几年前的年度小结中赫然写着:没有师傅孙海平,我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我衷心希望我的师傅身体健康,能活到120岁!一份小结,短短一行字,足以反映出孙海平在弟子心中的分量。

“记忆中,师傅从没跟我红过脸。他好像是个没有脾气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刘翔如此形容自己的“师傅”。有一次,一些教练来看刘翔训练,刘翔做准备活动时偷懒,孙海平提醒他,可他依然没按照要求去做。孙海平感觉这样练可能会造成伤病,也没骂他,就说你这堂课别练了,到旁边去想一想。晚上,刘翔记训练日记, 刘翔有记日记的习惯 ,上面写了两个字:该骂。

孙海平一直认为,高水准的优秀选手,需要常人没有的心境和向自我挑战、向极限挑战的勇气。最重要的,是使训练变成一种快乐。只有这样,选手才会有进一步的突破。平时有空,孙海平总会找刘翔聊天,看似无心,其实寓意深刻,用心良苦。孙海平的作用不仅在训练场体现,训练以外的事,孙海平也帮刘翔搞定一切,让刘翔完全不必操心。在奥运备战期间,不管刘翔出席什么活动,孙海平就像保镖一样,寸步不离跟着刘翔,以防出现意外,影响比赛。孙海平说 “和运动员生活在一起,才知道他的性格,才了解他,才能制定出适合他的训练计划。”有这么好的教练,难怪刘翔在小有名气后,有人要给刘翔介绍国外知名教练,并表示可以迅速提高刘翔的成绩,都被刘翔拒绝了,“我根本不会考虑更换教练”。同仁眼中:学者气质的教练

孙海平原本是上海体院的一位短跨运动员,退役后改当教练,但他不是吃老本、凭经验带徒弟,而是不断钻研最新世界技术。

1995年孙海平第一次看到了美国名将艾伦・约翰逊等名将的训练和比赛,他手中的摄像机不停拍摄,详尽记录下当时的一幕幕场景。此后,每到一处,他就会习惯性打开摄像机,拍摄外国优秀选手训练。短短几年,他拍的录像带足足能塞满几大抽屉。

在孙海平莘庄的训练宿舍,不大的房间里,到处摆满了录像和书籍,从大学专业课本到最新专业杂志,内容离不开短跨训练。孙海平只要有空,就会坐在书桌前潜心研究。孙海平英文不错,但翻阅国外杂志时,为精确翻译、吃透本质,仍揣一本英汉字典,还不时向英语好的同事讨教。

上海田径队领队孙杰称,孙海平是个喜欢思考和琢磨的人,“学者味十足”,是善搞科技创新的教练。孙海平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比高下,背后实际是教练水平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又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竞争,要想当一名优秀教练,就必须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田径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称 如果不是孙海平,亚洲人在短跨项目中难有突破。妻女眼中:永远忙碌的家人

共同的事业使孙海平和夫人余庆珍走到了一起。两人是体院同学,又是同行,余庆珍目前在虹口区少体校当跳远教练。余庆珍说,丈夫干起事来很执著。轮到休息日,难得从基地回家,就是回家也总带着一大袋资料,有空就拿出来看。有时余庆珍想和孙海平商量点事,却会听到一头扎进书堆的孙海平说:“你别来打断我的思路。”

在女儿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个忙忙碌碌的人。有一次奶奶突然脑梗塞被急送进医院,余庆珍一次次电话急催,孙海平急在心里,但还是坚持上完了训练课。“总不能将运动员撇下不管吧。”训练一结束,他顾不上吃饭,径自就往医院赶。对孙海平的敬业,家人有怨气,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平时父亲对我还是挺关心的,”她的女儿说,“尤其是学习成绩一下降,他就要开始做我的思想工作。当教练的职业病嘛。” (《新民晚报》2.6、《潇湘晨报》8.28阎小娴等文周国强摄影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