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白求恩:永远感动中国

2004-09-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青年时代的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献出了生命,年仅49岁。白求恩的故事永远感动中国人民。

尽其所能帮助弱势群体

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镇一栋淡黄色的两层小洋楼里。这一带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是加拿大享誉世界的度假别墅区。他的家庭生活虽然谈不上很富裕,但比起附近居住的工人来说确实要优越得多。父母对周围贫穷人家的帮助和关爱,在他幼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对人友善仁慈的种子。8岁那年,他把祖父用过的写着“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的标牌挂在自己房间的门上,决心要做一名像祖父一样救死扶伤的医生,并要求大家叫他“诺尔曼・白求恩”。多年后,他果然成了加拿大第二位叫诺尔曼・白求恩的名医。

长大后,白求恩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医学。靠着半工半读,白求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他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报社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和礼拜天学校的教师,这些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了解社会底层的人们,增长了生活的阅历。并且,他尽自己的力量为弱势人群及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提供帮助。他曾经两度停学:第一次是1911年,他以一名伐木工的身份与伐木工和矿工打成一片,同时又作为一名教师教工人们学习文化。另一次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作为一名担架队员到欧洲前线。

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此时他遇见了比他小11岁的苏格兰姑娘弗兰西丝,他们很快相爱。几个月后,不顾弗兰西丝父母的反对,他们结婚了。1924年底,医学博士白求恩带着他娇美的新娘在美国的底特律住下了。

在底特律,白求恩开设了小诊所。诊所面向社会的下层,他的病人只能付很少的钱,有时连一点钱也付不出,白求恩就免费为之看病。这样一来,他们入不敷出,自己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此时,白求恩又感染上了肺结核。那时,肺结核基本上是不治之症。白求恩不想耽误弗兰西丝的青春年华,提出离婚。弗兰西丝不同意,但最终拗不过决心已定的白求恩,含泪回了苏格兰。但他们一直互相通信,就像好朋友那样给予对方深切的关怀慰籍。

白求恩回到格雷文赫斯特肺病疗养院,他听到有一种“人工气胸”的方法有可能治好肺结核,尽管存在着相当危险性,他立即要求去做治疗。白求恩以自己的身体勇敢地实验新的治疗方法,他不仅战胜了病魔,也从此成为一位掌握“人工气胸”技术治疗肺结核的专家,而当时懂得这种技术的专家全世界只有13位。

1928年初,白求恩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给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阿奇博尔德大夫当第一助手。5年间,他刻苦学习,辛勤工作,发明和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有些还以他的名字命名,如“The Bethune RibShears”(白求恩肋剪)等。他还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他的创见和学术成果得到业内同行的公认和尊敬。1934年,他接受了新的职位,在魁北克省的圣心医院担任胸外科主任。

加拿大年薪最高的医生之一

三十年代初,贫穷、饥饿、缺医少药的情况,在加拿大低收入人群中已很普遍。白求恩大声疾呼医疗制度需要改革,应该由国家负起公共医疗的责任,建立起一个统一管理的为全国每一个公民服务的健康保障体系。1935年夏,他去苏联参加国际医学会议,并考察了苏联的医疗系统。回国后,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促使他入党的重要原因,是他看到苏联全民医疗体系的成功。他始终坚持,一个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一定要有一个保障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必需的医疗服务的系统。1936年,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组建了一个由100名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参加的名为“蒙特利尔人民健康保障组织”的机构,为最需要医药的人群提供服务。

不久,西班牙爆发内战,“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请求白求恩去领导马德里的加拿大医疗队。白求恩当时是世界最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加拿大年薪最高的医生之一,人们认为这个请求太不现实了。但白求恩出人意料地决定去,并于1936年11月3日出发奔赴马德里。在那里,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可大规模地给伤员输血,这在世界医疗史和输血史上占有重要的里程碑地位。

白求恩回到加拿大,为西班牙募捐时,传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侵略中国的消息。白求恩认为,虽然西班牙和中国同样处于战争中,但抗击侵略者的中国更需要帮助。他找到“中国援助会”和“保卫中国同盟”,主动要求带医疗队去中国。

白求恩在中国,像个铁打的人忘我地工作。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过度的劳累,他的视力大大减退,牙齿松动,一只耳朵变聋,健康状况已很差。他也曾计划回加拿大去治疗,同时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募捐。但因实在不忍离开那些急待抢救的八路军伤员而一再推迟行程。

在白求恩最后的日子里,他写了一份令人感动的遗嘱。这是写给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的一封信。信中除了交代工作,他还把自己有用的东西都留给了中国战友,从将军到白求恩身边的马夫和警卫员都得到了他的馈赠。他也没有忘记离了婚的妻子弗兰西丝,请求“中国援助会”照顾她今后的生活。那一件件看似琐碎的事情,那一个个被提到的人名,饱含着白求恩多少深情,多少厚爱啊!

一位技术享誉世界的胸外科大夫,一位聪明睿智发明创造过诸多医疗手术器械的医生,为了理想抛弃个人的幸福和享受,却长期不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理解和认识。但是,几十年来,他是中国人民尊敬的英雄,中国人民和政府对白求恩的敬仰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加拿大人民非常友好的情谊,使加拿大政府最终放弃了对他共产党员身份的偏见,于1972年承认了他的历史地位。2000年8月,一座高1.95米的白求恩纪念铜像矗立在格雷文赫斯特镇中心的广场上。 (《传记文学》2004年第8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