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东:人大监督政府开支

2004-09-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26年来,珠三角经济的迅速发展已将广东推向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潮头,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广东首造“玻璃钱柜”

长期以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对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主要是靠财政部门报送的每月报表,一般月报表反映的是各项支出的大数,具体支出项目并不清

楚。

人大不知情,监督从何谈起?如今,“坚冰”被广东率先打破。

从9月5日起,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员会预算监督室主任黄平每日一个习惯动作――打开电脑,连接省财政厅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鼠标轻点,哪个部门的工资支付如何,哪个部门几月几号买了几台汽车……都一目了然。

广东在全国首创先河,实现了省人大财经委与省财政厅的联网。人大对政府花钱实现了实时监督,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此,财政每一笔开支,都将逐步进入人大监督的视野。”

紧盯“钱袋子”,不易

比“玻璃钱柜”更早的,是省人大对预算的审批监督。

2003年1月,在广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102个和省财政有直接拨款关系的政府部门首次向所有代表提交了一份足有3厘米厚的16开预算手册,详细报告了省级政府部门的220亿元部门预算资金。

2004年2月人代会期间,省人大代表一系列询问直指政府预算开支的软肋――非公共性支出。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监督程序合法化成了会上的焦点。

人大代表还提出,预算中应有“全口径”的数据。每年报送省人大代表审核的只是全省本级总预算(1300多亿元),而事实上省人大只有权批准省本级预算(300多个亿)。其余大多数的钱(1000亿元)属各地、市人大审议,“很难监督”。因为各地、市的预算监督还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

在审计中,代表们发现还有200多亿元的转移支付都没有纳入到预算中,省里每年的财政补贴在基层用到哪里去了,没人知道。

人大代表林才俊认为,应该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考核体制,衡量每一笔钱到底产生了多大效益。

而事实上,强化预算监督说来容易,具体实施起来却有难度。由于财政预算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多数人大代表并不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加之一些代表的“监督不作为”,致使审计预算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少数派报告”。

“预算议会”有望成为政改切入点

预算监督是通往“阳光财政”的必由之路。由预算监督到审计风暴,一条制度之路已逐渐被理清:人大通过对财政支出的审查和监督,来实现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并协调从中央到地方,以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间的利益冲突。

在人大和政协分别转化成“预算议会”之后,执政党将面临在新的制度框架下维持自己的权力基础、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当好人民利益代表这样的重大课题,而这将推动执政党自身的改革。

让人大和政协的改革从对预算的实质性改革开始,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必将使中国的政治生态出现深刻的变化。这将是中国政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新闻周刊》9.20王刚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