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无缘诺奖专家释疑

2004-10-1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这几天,诺贝尔各项奖的陆续揭晓,再次将国人的“诺奖情结”燃烧起来,有人说就是因为我们“不会”申请“诺奖”而导致与其无缘,有人还说“诺奖”评选本身就带有偏见因此有与没有无所谓,也有人愤曰学术腐败导致“诺奖”在中国难产……

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科学史及诺贝尔奖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杨建邺教

授。

中国未获诺奖:与不会申请无关

杨建邺说: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据我所知,与不了解“诺奖”提出申请程序和规则没有关系。关于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严守秘密!人们知道的只是评选委员会由15人组成的先期调查委员会,每年邀请大约“数千人”,由他们提出供参考的候选人的名单;委员会要在8个月里研究这些候选人的材料,保证材料没有泡沫……最后由各科审议会投票表决。所有这些程序绝对保密,很少出现泄露机密的事情。由此观之,所谓“提出申请”云云恐怕没有根据。

诺奖公平问题:一开始就有争论

有人说,诺奖的评比往往带有国家、民族、地区偏见,或者为了平衡将奖项发给并不突出的学者。杨建邺说:诺贝尔奖从它在1901年颁发开始,就一直有公平问题的争论。例如,俄罗斯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没有得到文学奖,让全世界惊讶万分。再例如,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光子论,直到1922年才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就有许多由于偏见带来的不公正。但是,回头想一想,这么大一个奖,涵盖全世界,没有争论,没有偏颇,那才真是奇怪的事情。在科学奖项里公正性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文学奖,尤其是和平奖,由于语言、意识形态等等的影响,就会有较大的偏颇。

制约原因:是否因传统思想的阻碍

有人认为,说到底还是中国的科研管理体制问题,真正的学者拿不到经费,有权的、会吹的反而有市场――科研管理体制和学术腐败是制约中国获“诺奖”的根本原因吗?

对此,杨建邺说:这个问题我看可能有情绪化的倾向。中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正在改革,问题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科研管理体制和学术腐败,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制约中国获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

传统思想的确是阻碍我们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国际交流的增加,“海归派”日渐增多,我们的传统思想、方法会发生巨大改变。我同意杨振宁先生的估计,在20年之后,我们也许不再讨论这个多年缠绕我们的问题。因为那时我们在各门学科中很可能会有获奖者出现。

生物学与医学:可能会最先获奖

这些年来人们诟病诺奖跟不上时代,多集中在传统的基础学科,而在当代一些高科技领域如IT、生物制药等却没有专门奖项,这是不是说“诺奖”已经过时?

杨建邺说:这是不了解诺贝尔奖的缘起。诺贝尔奖的五个奖项 物理学、化学、生物和医学、文学、和平 是诺贝尔在遗嘱上亲自拟订,有法律保证的,后人怎么可以随意更改?1969年,诺贝尔委员会想增加经济学奖,但是由于遗嘱不能更改,所以这个奖项的奖金来源和性质与原来的5项奖均有差别。

根据目前我国内地的实际,在六个“诺奖”中,生物学和医学奖有可能最先获奖。因为这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比较小,我们的起步与国外相差不大。 (《羊城晚报》10.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