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毛泽东水晶棺制作揭秘

2004-10-3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不久前,记者接到北京曹金瑞和杨俊英女士两位老人的来信,揭开了多年来作为机密的毛泽东水晶棺的研制过程。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在北京玻璃总厂605分厂理化实验室当工程师的曹金瑞,偕爱人、孩子回江苏海安老家避震。9月9日,毛主席逝世,10多天后,曹工接到紧急调令,要求其立刻返京“有重要政治任务”

。曹工回到北京后被告知研制存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材的任务由北京玻璃总厂承担。曹工、杨俊英等4位工程技术人员先后被安排在理化实验室做水晶棺的理化性能实验。

上级要求10个月左右完成水晶棺的全部研制工程,由国内3个保密工厂协作:北京605分厂负责水晶棺盖和前后堵头的研制,上海新沪玻璃厂和辽宁锦州115厂负责水晶棺两侧和底部棺板的研制。

据两位老人讲,水晶棺棺盖成品的厚度要求为30毫米,长度要求2.4米,宽度要求1米。这样大面积的水晶板对于当时只能做小块水晶薄板的605分厂而言的确是个技术难关。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返工实验,终于用传统的“气炼”工艺制成了一块长、宽均符合规格的水晶板,但是厚度仅有10毫米,未能达标,还几乎耗尽了当时库存的质量最好的海南水晶原料。在第二次返工后,试制品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用肉眼可见气泡和瑕疵多得不可胜数。于是这种制作工艺被彻底判了“死刑”。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一种全新的工艺在605分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徐兆彩的设计下诞生了。

所有的板材完成后,由北京玻璃研究所完成水晶棺整体的黏结、镀膜等最后的工序。

《北京青年报》10.2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