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念碑浮雕是集体创作

2004-11-0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很久以来,大多数中国人都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巨型浮雕是刘开渠先生设计并创作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解开了这个“谜”。那天,我遇到了著名画家、88岁高龄的彦涵先生。他拿出了一个纸页发黄的笔记本,上面清清楚楚记录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全体创作者的名单。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一

座缅怀为国牺牲者的纪念碑,身下部装饰以革命斗争历史题材的浮雕。1952年专门成立了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并设立了美术创作组,组长由著名作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担任,常务副组长由雕刻家刘开渠和画家彦涵担任。

彦涵19岁考入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艺术院校之一――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奔赴圣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之后即开赴前线。这样的人生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风格,使郑振铎把他视为美术创作组负责人最合适的人选之一。他亲自点将:“彦涵懂战争呀。他打过仗,对人民军队有切身感受。”加上刘开渠又曾是彦涵的老师,合作起来会很默契。于是师生俩同时挑起了这付必定要载入共和国艺术史册的重担。刘开渠主要负责雕刻方面的一系列组织工作;彦涵主要负责画稿设计的组织与协调。这8块浮雕均由我国美术界的数员“大将”担纲,而《胜利渡长江》的浮雕,其画稿是彦涵,雕刻是刘开渠助手刘士铭。

彦涵的笔记本的另一页,同样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这些都是参加制作的石匠师傅。我们画家、雕刻家管的是画稿、是石膏模型,真正一斧一凿的,还是他们。不要忘了这些来自太行山脚下的师傅们。”这些工匠有20人之多。“为什么后来在浮雕的创作者中看不到您的名字呢?”彦老的回答非常简单:“我在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创作组中还有4位也错定为右派分子。1958年纪念碑落成时,我们‘当然’就‘消失’了。” (《中国财经报》10.3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