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春季高考遭冷遇

2004-12-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1月28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对外公布了2005年春季高考招生方案。2005年春季高考计划面向北京招生1542人。今年春季高考在北京招生1500人,但仅有2200人报名,比去年减少了3600人。报名人数的锐减导致今年春招录取率高达68%,对招收春考生的高校来讲,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源质量将因此降低。

从“降生”开始,春

季高考在北京市就不太受“待见”,尽管相关部门做了不少努力,可是仍然给人“一年不如一年”的感慨。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资源太富裕了吗?显然不是。

究其原因,北京春季高考有两大致命缺陷――一是招生的学校和专业比较少,本科比例太低;二是不允许在校生报考。如果把春季高考比作一个产品,那么供货渠道(学校与专业)和销售渠道(生源)都受到了限制,而这两个因素还互为因果:越是没有好的学校或专业,就越没有人报考;而生源越枯竭,就越没有学校愿意招生。

设置春季高考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是为了给那些高考的落榜生、给那些已经在社会上工作的人多一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惜的是,在教育带有“产业化”倾向的今天,这个产品的设计,相对于夏季高考和成人高考,劣势一目了然。在生源上,它无法与众多应届毕业生参加的夏季高考比肩,而在教育手段和收费上,又远不如成人高考灵活。报名却不参加考试,或者考中却放弃上学的现象,在以前北京的春季高考中屡屡出现,白白浪费了许多资源。在2004年的春季高考考场上,有些考生甚至建议取消春季高考。这样“不领情”的效果显然是春季高考的设计者始料未及的。

当然,春季高考遭到冷遇,也并不是绝对令人

悲观的现象。这至少说明高等教育在发展,覆盖面在扩大,学校和考生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从以往的效果来看,春季高考最红火、最受欢迎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安徽、内蒙古这样的地区。这说明春季高考在某种环境下,还是有吸引力的。仔细研究这种环境的构成,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让更多的人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是春季高考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决策者应该在这方面多动脑筋,春季高考这条路要是被封住,的确让人惋惜。

 ;《法制晚报》11.29程赤兵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