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原生态民歌的魅力所在

2004-12-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1月初,北京海淀剧院上演了3场“中国十大乡土歌王歌后演唱会”。清唱而无伴奏,又是在较为偏僻的海淀剧院演出,能上座吗?但当记者走进剧院时,才发现竟然是满座,而且剧场的鼎沸热度不亚于摇滚。

作曲家温中甲说 这场音乐会之所以成功,是它特别适时,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观众对荧屏上每天播放的大量

单一的民歌演唱手法的腻味。

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田青说 我不禁联想到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的民族唱法决赛中获得金奖的情形,有人认为,索郎旺姆是一个来自藏族地区的普通牧民,没有受过专门的声乐教育,获奖只是一种偶然。这种看法忽略了全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趋向,也忽略了全体评委认真的思考、评判,甚至思想、观点的交锋。它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声乐界在这两年里某种微妙的变化和观念的进步。

田青说,很多声乐专家、声乐教育家认为,现在我们民族声乐的主流唱法是“科学的”、“先进的”,那些民间的唱法“不科学”。山西歌王石占明刚出了点名,马上就有人要当他的老师,用学院派方法改变他。而一“规范”,石占明还是石占明吗 其实,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声乐体系,只不过没有被整理出来而已。比如蒙古族长调的唱法、藏族民歌“振谷”的唱法,而“呼麦”就更是民族声乐的奇葩了。从民间找根,找生命力,从兄弟民族借鉴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恐怕是摆脱我们“民族唱法”单一化困境的途径。 《光明日报》12.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