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金庸读博谈起

2006-01-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今年10月初,金庸偕太太飞赴英国,开始了剑桥大学的读博计划。入学之初,校方让他提供多种证明,曾令他很难办,如:

大学证明:金庸向剑桥大学提出攻读博士的申请,校方要求呈交大学毕业证书等,金庸都没有,只好呈交了大批荣誉博士、荣誉教授等证书,同时说明自己在上海念大学时适逢内

战,证书等自然没有。

语言证明:剑桥大学要求,须有合格人士证明学生能读写某种外语。金庸于是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知名教授予以书面证明:金庸能读、写中国古文,并无困难。

英语能力:金庸是“外国学生”,必须证明他能听、写英文,通常办法是雅思或托福考试,但负责审核的教授们改请金庸提交一篇发表过的英文文章,金庸便交了一篇他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讲香港回归问题的英文文章,获得教授们的通过。

金庸当年在浙江大学招博士生时曾开出三个条件:“第一,要掌握两种以上的外语,最好还会一点拉丁文或希腊文。第二,要对历史有一定的研究,中文的基础要好。第三,人必须聪明,是个可造之材。”当时有人说“恐怕只有钱钟书才够格”。

剑桥是胸怀宽广的,所以他们能接纳金庸大侠。如果金庸在中国考博士,恐怕连他自己当年定下的条件都达不到吧?

中国的大学和教授本来是有宽广胸怀的,所以钱钟书数学考零分也能上清华。可是后来这个传统丢掉了,现在大学和教授们计较于学生是不是学历够高、英文够好等等,丝毫不管学生是不是真的是“可造之材”。(《华夏时报》2005.12.29)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