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有人“捧杀”中国

2006-02-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兴奋、困惑、恐惧――对中国现象的反应》――这是近日英国《独立报》一篇报道的标题。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正在以几年前还难以想象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近来,随着美国国情咨文和《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中国的关注,随着中国公布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西方有关中国

经济发展的预测越来越多,预测中的“叹号”也越来越多。

西方眼中的灿烂中国

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指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GDP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是美国的3倍。中国有朝一日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预测,在经济规模上,中美之间,中国将是绝对的赢家,它的生活水平将与美国持平。《纽约时报》一篇题为《2040年的中国》的文章这样写道:“到2040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而美国国内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比比皆是。”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预计,按美元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本世纪4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一。

西方四种人热捧中国

与以往一些丑化中国的报道大相径庭,有的文章过高评价了中国的实力。如此热捧中国的人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西方世界的友好人士。看到“中国速度”,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但有时难免带有一些主观愿望和浪漫色彩,有些评价过誉了。

二是西方的务实派和“知华派”。出于政治考虑,或出于经济需要,认为“中国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主张与中国合作,寻求共赢。

三是受冷战思维和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人,以意识形态和西方价值观划线,主张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

四是一向顽固的反华派,视中国为“最大威胁”。一些美国反华派最为典型,他们反对与中国合作,说中国的繁荣是“美国财富的转移”,主张对中国进行“先发制人的遏制”。

“捧杀”的目的

第三种人和第四种人大肆表扬中国,在这些“热捧”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中国的发展危害很大。

他们认为,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必须负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第一,经济和物质上的责任。既然中国富起来了,就应该“少享福”,在国际问题上更多地出钱出力。第二,开放金融市场方面的责任,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西方一再压人民币升值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

第三,道义上的责任。“中国威胁论”转向“中国责任论”。

三个数据提醒中国

在西方某些人“捧杀”中国的今天,有三个数据值得人们关注:

在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里,中国仅占7%。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没有人们想象的大。

美国去年对德国和日本的出口额达到857亿美元,相当于对中国和印度出口额(409亿美元)的两倍多。美国企业在德国和日本的销售额相当于在中国和印度销售额的6倍多。日本和德国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力。

中国人均财富是9387美元,不到美国的2%。

三个数据摆在这里,告诉我们,莫要“夜郎自大”。(《环球时报》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