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相声回归剧场

2006-02-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早年间的相声都是撂地演出,观众不固定,收入不能保障,而且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相声艺人维持生计的只有两类,一类是有绝活在身;另一类是以低俗取悦观众,拿人体器官(有关性的)、父母老家儿抓哏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前相声已沦为“下三滥”的代名词。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侯宝林大

师和老舍等人启动的相声净化工程改造提升了传统相声的品质,也使相声作为一门艺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声要回归剧场这个倡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人提出了。如今,郭德纲成功地把相声带回了剧场。

听郭德纲的相声,总的感觉有一股传统的味道。当然有不足。郭德刚的贯口尽管很流利,但说得不清楚,吐字含混,而且给人一种很赶的印象,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分寸还不足。而听马志明的贯口,一下子领略到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磨炼出来的功夫,快而不乱,忙而不累,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一个好的作品,有许多演员反复表演。他们使的“正活”都差不多,而“垫话”、“入活”、“底”则不尽相同,尤其是老艺人们拿手的“现挂”,是颇为体现演员功力的。而现在电视录播或直播的相声,有节目时间的限制,再加上审查和剪辑,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所以我觉得相声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回归剧场,最好还是在茶馆,听众不在多,关键是那个气氛,演员和观众距离近,能够更好地交流。郭先生的比喻比较贴切:“电视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它不是万能的,它普及让观众达到一年级到六年级,观众要上大本还得到剧场里面。”(《北京晨报》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