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音乐”重登大雅之堂

2006-02-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北京市首家“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正式在东城区少年宫落成。近20家充满民族韵味和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项目在成立仪式上进行了集体展示。由遂安伯小学和27中学民乐队的学生与智化寺的乐工师傅们一道演奏的京音乐曲目让人大开“耳界”。这种由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佛教音乐完美融合的古乐产生于唐、

宋年间,在明代由宫廷传入北京智化寺,并按代相传,至今已是第二十七代了。

其后,小演员们表演的箜篌与古琴合奏让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箜篌艺术在唐代达到顶峰,诗人李贺有诗赞曰:“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皇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然而从14世纪后期开始,箜篌慢慢消失了。

上个世纪80年代箜篌被重新开发,目前世界上能够熟练演奏的不过几十人。上世纪80年代,京音乐第二十六代传人赵本兴老人为了保护京音乐这门古老的艺术,决定向社会公开收徒。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之下,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守得住清贫潜心苦练。“这音乐学时难,忘的却快,知道的人也少,但是那也得传下来呀,不能在我这就断了……”“京音乐”由智化寺来。而智化寺是由明英宗时期司礼监王振生前为自己建造的一座寺庙。王振当年请得明英宗“敕建”之封号建寺后,擅自利用职权把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训练僧人演奏传习,俗称“京音乐”。  (《人民日报・海外版》2.1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