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

2006-02-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目前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体系主导下,学术期刊不仅成为论文成果发表的主要平台,而且成为高校系统学术评价的替代工具,即“以刊评文”模式。与此有关,学术期刊(特别是名刊)的编辑们也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扮演起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于

是,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也获得了空前的膨胀。

学术编辑的权力扩张,与中国缺乏专家评审机制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主要是承担日常编务,而对投稿论文的审阅主要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群体来定夺。反观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界,稿件的取舍基本上都是编辑说了算。我们当然不能说编辑不是专家,但毕竟术业有专攻。因此,除了某些特例外,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的编辑很难说是某一学科前沿领域的专家。而且,从总体上说,让编辑决定文稿的命运,确实让编辑们在享受了巨大学术权力的同时,也承受了难以负荷的学术重负,并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学术风险(如发表涉嫌抄袭、伪注、数据作假等问题的论文)。

学术权力不受制约,就必然伴之以腐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享有盛名的权威学术期刊也发表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乃至抄袭剽窃之作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防范学术期刊编辑的权、钱、学交易,最根本的还是要规范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同时“铁肩担道义”,承担其“学术把关人”的公共义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另一方面,学术编辑应在学术权力面前小心谨慎,严格自律。(《社会科学报》2.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