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像日本学人那样做学问

2006-03-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国人向日本学习起自甲午战争,日本人正式研究中国也起自甲午战争。然而,仔细推敲双方的研究内容,我们不能不为先贤汗颜。甲午后,中国留学、访学日本者很多,比较著名的如杨守敬、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梁启超、章太炎等。他们在日本不是潜心研究日本的学问与文化,而是继续醉心于故国的文化传统。他们居留日

本数年或数十年,可是他们对于日本的民族与文化,实在隔膜得很,并没有多少真知灼见。

再看日本学人在中国,据《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日〕内藤湖南、长泽规矩也等著,钱婉约、宋炎辑译,中华书局2006年1月出版)介绍,甲午后到中国访学的日本学人并不算多,可是在访学时涉及的领域却非常广泛。内藤湖南较早地涉足刚刚发现不久的敦煌文献、内阁大库文书以及中国人多年来不知如何运用的满文老档的研究;武内义雄既潜心于“燕京读书”,又发誓走万里路,遍读了中国南部的名胜遗迹和古碑墓刻;长泽规矩也在苏州的一家书店里,一眼就看到在日本极为罕见的金陵小字本《本草纲目》,并用极低的价格购买。

这些日本学人对中国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但也辛苦异常。更值得感佩的是,日本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取胜,但他们的学人并没有蔑视中国,而是更加热心地研究中国。他们追寻为学问而学问的纯粹中国学,至于这些学问究竟有何用,似乎从来就不考虑。不过正是这些“无用之用”成就了日本,成就了日本的中国学。(《中华读书报》3.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