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中超球员的下岗之惑

2006-04-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3岁的前国安队球员张盟盟,正式下岗了。他只是今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近500名年轻下岗球员中的一名。5岁即进入少年体校,除了踢球,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迫于生计,他的患难队友们,有人开起了黑车,有人在酒吧打起零工……

下岗之后看到足球就头疼

4月5日

,记者在什刹海的一家酒吧再次见到张盟盟,这家酒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所有的店员都是从球队下岗的球员。张盟盟说:“我放不下足球,但现在一看到足球头就痛,已经成了生理反应。”

除了进出国少队,张盟盟的履历中最骄傲的纪录是1999年曾被阿贾克斯的球探相中,因为注册国安的原因他未能赴阿贾克斯训练营。张盟盟青少时期的教练曾评价他,意识好,脚法好,有机会成为中国的“贝克汉姆”。

押宝式投资收获“残果”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中国足球的最美好时光,球场爆满,财团、政府大把投钱,球员百万年薪。跟很多家长一样,张盟盟的父母把他送进了足球学球。

10年,中国足球没有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崛起,而是被几个姓“黑”的先生玩瞎了。球场凋零,财团撤资,球员被欠薪。

很多家长为孩子踢球搭上了几十万的培养费。来自国安二队的罗明(化名)说,这10年来家里至少为他花了50万以上。从进入专业队起,父母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营养费、训练费、差旅费、食宿费,还有必不可少的“公关费”,一笔连着一笔。目前,北京足校一年学费的行价是1万到1.5万,最高时曾达每年3万。可现在,孩子们的父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儿。

“活死人墓”式集训扼杀足球精神

张盟盟15岁就和他的队友们在河北省香河训练基地踢球。9点开始上午训练,11点结束后午休。下午3点至5点,是一天的第二练。在这里无论是几级梯队,都基本忽略了文化学习课程。

一望无垠的麦田将基地内的生活完全与城市生活隔离开。罗明说:“很快,我们就记住了基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长相,每一棵树的位置。每天睡醒后,我们面对的都是同一张面孔,甚至连眼前飞过的苍蝇都是昨天的那只。一天有架直升机在基地上空飞了10分钟,当天就迅速传遍整个球队,成为基地的新闻。我们开玩笑称,香河训练基地就是《神雕侠侣》中的‘活死人墓’。这里与世隔绝,大部分球员早已没有文化课学习了。唯一的接触外界机会,就是每两周回一次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到商场内转转,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那里的人多,我们称之为‘吸吸人气’。”

这种集中营式的培训,提前开发了孩子们的足球潜能,造成了中国足球特有的成年与青少年成绩倒挂,同时文化教育的缺失,让部分孩子成年之后,在绿茵场上,成为球场暴力和联赛中“假赌黑”的参与者和牺牲品。

罗明说,教练员老骂我们踢球不动脑子。可是,脑子里除了足球还有什么呢?像这样的训练基地,在中国有几十个。也就是说,有许多孩子仍这样封闭训练着。

米卢曾经把中国国家队的训练加入了游戏的内容,当时媒体将其形容为“快乐足球”,米卢是第一个将欧美最先进的足球理念引进中国的人,他其实是想为中国足球洗脑。(《北京晚报》4.1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